融創保交樓正式打響:華融資產帶着銀行兄弟團和信託老大哥出手了

2022年12月03日21:39:03 財經 1517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投資人看過來,地產信託“暴雷”後最好的解決方案》,這篇文章寫的就是面對房地產違約後,解決方案是“接管+基建”,大意就是AMC+信託+地產公司之間的利益再平衡,把項目做起來,保交樓、保兌付。

融創保交樓正式打響:華融資產帶着銀行兄弟團和信託老大哥出手了 - 天天要聞

近日,在多條政策支持房地產行業再融資,鬆綁地產行業後,如同白馬騎士的AMC終於出場了,這次攜帶着6家銀行組成的財團,加上一家信託公司終於對融創出手了。

12月1日,中國華融、浦發銀行6家銀行、中信信託融創中國(01918.HK)就上海董家渡項目融資合作完成股轉交易。

地產方:知名房企融創,信託方:信託一哥中信信託,AMC機構: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中國華融。

銀行六行分別是: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

這是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一次群體拯救,陣容實在是豪華,屬於金融行業的旗艦配置。

融創保交樓正式打響:華融資產帶着銀行兄弟團和信託老大哥出手了 - 天天要聞

先說融創,作為中國知名房企,屬於中國頭部房企梯隊,本身實力夠強,旗下擁有很多的優質資產,公司出現危機,是因為疫情反覆,樓市低迷引起的流動性不足,這種房企,資產夠好,實力又大,只要輸一口血就能活的過來,是國家政策主要扶持和救助的對象。

再說中信信託,作為信託行業的一哥,因為業務壓縮,導致業內口碑不斷下滑,不過整體的實力不容小覷,也是信託業的頂流。

中國華融,四大AMC之一,因為背景深,資源廣,專門處理各種資產的疑難雜症,被稱為金融禿鷲。

銀團6行,有國有銀行,股份銀行,地方性銀行,地方農商行,基本代表了中國現有銀行架構。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合作的股權轉讓並不是項目出售,而是華融資產與融創董家渡項目的股權融資合作,股權設計為信託收益權方式,由華融聯合銀團、信託機構對項目進行大規模融資,融創還是操盤方,華融行使監管職能,並保留使用融創品牌,融創會在未來融資償還後回購股權。退出時,AMC(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的融資享有優先權,融創股權劣後並在融資全部償還後回購股權。

融創保交樓正式打響:華融資產帶着銀行兄弟團和信託老大哥出手了 - 天天要聞

這次融創的實操,和之設想的不完全一樣,這次股權轉讓,並不是AMC和信託直接接管,進行工程的建造,而是通過注資之後,還讓融創繼續建造,AMC和信託只做一個資金的監管,後面房產依舊允許融創冠名。

我們可以想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做?其實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AMC、銀行和信託,本身並不擅長做房產開發,自己做反而做不好,不如交給專業的房產公司做,自己只要管好資金,保證融創不挪走資金即可。

繼續讓融創冠名,是因為融創地產的商譽還在,對房子的銷售保值也有好處,作為融創來說也是好事,雖然前期的股權出售出去了,但是樓盤的操作權還在手上,不會因為外來的資金,從而改變自己樓盤的的設計開發理念,不影響自己的品牌價值,最主要的是資金的注入,可以更好的補充企業流動性,幫助集團公司整體回血復蘇。

利益的再平衡點,就是融創拿着項目的收益權進行分配,AMC、銀團、信託公司享有優先分配收益的權力,融創劣後,劣後類似於保證金制度,賺錢了別人先獲取收益了,虧錢了自己先承擔。

有人會覺得這種模式,對融創似乎不公平,而恰恰相反,這是AMC、銀團、信託公司給融創最大的公平和體面,融創不會再為樓盤爛尾,被購房者口誅筆伐,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品牌價值。

融創保交樓正式打響:華融資產帶着銀行兄弟團和信託老大哥出手了 - 天天要聞

信託公司因為AMC和銀行財團的介入,可以解套,會有資金給投資人兌付,哪怕這部分資金,信託自己先墊出來給投資人,因為未來這筆錢還是到達自己的賬上,這樣做不但可以維護自己的信用,還能從融創的收益權分一杯羹。

AMC和銀行財團這一波,基本穩賺,前面拿到股權,再結合自身的強大資源和資金優勢,快速推進項目完工變現。資源資金的投入都是短平快,風險極低但是利潤客觀。

AMC、信託、房產公司的 接管+基建的模式,成功落地,給房地產違約提供了範本和經驗。

AMC和銀團的低價進行抄底,拯救房地產,也是各取所需,對社會、對行業、對投資人、對業主都是一個不錯的可行方案。

關注我們,有任何信託相關問題都可以諮詢作者。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聞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態:喜獲"綠色長城"建設入場券蒙草生態聯合體,以2.04億元中標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鎖邊工程,將在蒙甘邊境築起一道抵禦黃沙的生態屏障,讓"三北"防護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領湃科技:儲能賽道再落關鍵一子旗下領湃儲能與新疆科匯電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聞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興銀理財、光大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披露2024年度報告,行業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數據顯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部分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突破20%。經營數據亮眼從凈利潤指標來看,股份行理財公司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主義陷阱如同隱形的漩渦,悄然吞噬着年輕人的財務健康與精神世界。它通過廣告轟炸、社交媒體渲染、金融工具誘導,將“買買買”包裝成生活意義的源泉。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 天天要聞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當前“衣食住行”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因品類、區域而異,以下是具體分析:一、衣:成本驅動型上漲原材料漲價:棉花價格同比上漲20%-30%,滌綸等化纖原料漲幅超40%,導致服裝成本增加。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 天天要聞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年輕人應通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培養理性消費習慣、提升金融素養與批判性思維來抵禦消費主義陷阱。以下為具體策略:一、認清消費主義洗腦的核心套路心理操控術價值觀綁架:通過廣告、影視劇將商品與“成功”“幸福”強行關聯(如“愛她就買XX”),讓你誤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 天天要聞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保持低購物慾需構建“心理-行為-環境”三重防禦體系,以下為結合心理學實驗、極簡案例及數據的實操指南:一、認知重構:用延遲滿足馴化多巴胺30天冷靜期法則實施方式:將非必需品加入購物車或收藏夾,設置30天倒計時。若到期仍覺需要,再啟動購買流程。
或是股神最後一次 - 天天要聞

或是股神最後一次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召開,巴菲特在會上宣布,年底交棒給接班人,所以,雖然巴菲特沒說,但很可能這是巴菲特主持的最後一次參加股東大會,未來巴菲特不再是決策者,那麼是否參與股東大會完全看巴菲特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