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國際金價可處在歷史高位打轉呢!截至2025年5月4號,倫敦金每盎司報3240.61美元,紐約期金主力合約3241.90美元,市場里多空雙方正較着勁呢,到底是接着漲還是往下調,看得人直迷糊。咱老百姓這會兒入場買黃金,到底是當了“冤大頭”,還是趕上了布局的好時候?咱得從市場咋走、啥在影響價格、啥時候能抄底這幾個方面,掰開了揉碎了慢慢嘮。
先看現在的市場情況。技術面上看,周線級別的RSI指標都竄到75以上了,這在技術分析里可算“超買”,意味着短期有回調壓力;可月線的MACD還保持着金叉,說明中長期的上漲趨勢還沒掉頭。資金動向也挺矛盾:投機客們的CFTC黃金持倉數據顯示,凈多頭頭寸連着三周減少,累計少了1.2萬手,降幅3.5%,明顯是在獲利了結;可老百姓這邊通過黃金ETF定投,資金還在 steady 往市場里進,全球最大的SPDR黃金ETF持倉量穩穩卡在944噸,沒見減少。再看咱國內,滬金受匯率和政策影響,跟國際金價有點“脫節”,780.3元/克的價格,比國際金價低了8%左右。買實物黃金也有講究,水貝黃金零售價780元/克,比周大福這些品牌金店便宜不少——人家賣998元/克呢,差了快四分之一,可見買黃金挑對渠道能省不少錢。
再說說影響金價的那些事兒。現在支撐金價的因素挺硬實:全球央行買黃金的熱情沒減,2025年一季度各國央行總共買了244噸,咱中國央行4月單月就增持了128噸,黃金儲備漲到7370萬盎司了;中東那邊局勢又緊張起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升級,霍爾木茲海峽航運跟着有風險,資金就願意往黃金這種避險資產里跑;美聯儲那邊呢,市場預期2025年怎麼也得降息兩三次,總共75到100個基點,一旦降息,持有黃金的成本就低了,自然利好金價。但壓制因素也不能忽視: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比預期好,美元指數跟着漲到105,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就被拖累了;美股最近也爭氣,三大指數一周漲了2.1%,資金又跑去追風險資產,黃金ETF的流入量跟着降下來了;國內交易所還把黃金期貨保證金比例調到12%,投機的資金就沒那麼活躍了。
那啥時候才算抄底的好時候呢?咱得分清楚左側布局和右側確認兩種信號。左側布局適合敢冒點風險的投資者:要是金價跌到3180美元/盎司(差不多滬金750元/克),同時4小時圖上MACD出現金叉,這就說明短期可能止跌反彈,可以先建30%的倉位,買點黃金ETF或者銀行的積存金。但得設好止損——要是倫敦金跌破3100美元/盎司(滬金720元/克),就得先出來,別硬扛。右側確認更穩妥,適合求穩的人:等美聯儲真的降息了(比如6月的FOMC會議),或者美國通脹數據又起來了,金價能穩穩站在3300美元/盎司以上,這時候可以加倉到60%,重點買點實物黃金,像水貝的金條或者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標準金條都行,踏實。
具體操作上,咱老百姓得記住“分批建倉、分散配置”。別一下子全押進去,把資金分成5份,金價每跌5%(大概160美元/盎司)就加一份倉。比如現在3240美元建20%,跌到3080美元再加20%,以此類推。也可以每月固定時間定投,比如每月15號投3000元,這樣能攤平成本。數據顯示,2024年1月到2025年4月,定投的年化收益率18.7%,比一次性買入強多了。
工具選擇也有門道:追求靈活和低成本,就選黃金ETF,比如華夏黃金ETF(518850),管理費一年才0.15%;想長期攢黃金、最後能換成實物的,銀行積存金合適,像工行的積存金,每月200元就能起投;風險厭惡型的,直接買實物金條,但得注意回購時可能有2% - 5%的折價;要是能承受波動,黃金股票可以少來點,金價漲10%,股價可能漲20%,但波動也大,得有心理準備。
最後得提醒幾個“坑”:別看見金價漲就跟風追,2025年4月好多人就是這麼乾的,結果金價回調15%,被套住了;黃金投資占家庭資產別超過20%,不然波動大了影響心態;人民幣匯率也得盯着,升值5%能把黃金10%的漲幅給抵消了;別頻繁交易,ETF短線交易的傭金成本一年能到1.2%,不划算;買實物黃金記得通過正規渠道,銀行或者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別碰那些非正規平台的“倫敦金”交易,容易踩坑。
下半年有幾個關鍵時間點得盯着:6月美聯儲開會,看看降息啥時候落地;7月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可能釋放貨幣政策信號;9月中國央行購金數據公布,能看出官方對黃金的態度;11月美國大選,政策不確定性可能讓金價波動變大。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降息周期里,黃金平均能漲20%,現在雖然在高位震蕩,但每次回調說不定都是慢慢進場的機會。咱老百姓投資黃金,別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分批買、長期拿,把心態放平和,比啥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