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看,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效應十分明顯,“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十分重要。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2012年的12054元增加12046元,人均消費支出累計名義增長99.9%,年均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累計實際增長67.4%,年均實際增長5.9%。目前,我國消費總體呈現明顯恢復態勢。隨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舉措落實落細,消費需求總體持續恢複發展。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最終消費對我國GDP貢獻率為6 4.9%。二季度受疫情衝擊影響,最終消費支出向下拉動當季經濟0.9個百分點。下半年消費逐漸恢復增長。
一直以來,假期及節日促銷都是拉動我國消費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2022年國慶假期一過,各地商務部門就開始公布假期內的居民消費額。比如,上海市線上線下消費全額662.5億元,其中,全市線下消費金額407.7億元,線上消費金額約254.8億元。北京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78.4億元,同比增長5.4%。
近10年以來,隨着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電商平台不斷湧現和完善,以及快遞物流愈發便利,線上經濟對消費的貢獻不斷增加。在觀察中國消費韌性強、潛力足的特點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時,由電商平台發起的線上購物節,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分別是2009年由淘寶“雙11”促銷活動升級而來的全民網購狂歡盛典,和2013年由京東店慶日演變而來的“6˙18”網購節。
網絡消費增長勢頭十分驚人。天貓商城的“雙11”成績在13年內,增長了1萬倍。最近6年,京東“6˙18”購物節的增量接近300%。
無論是“雙11”還是“6˙18”,隨着居民消費潛力的釋放,都不再僅僅代表1天,也不用守在電腦前準備夜裡12點開始搶單,網絡購物狂歡已經從一個日子變為一個時期,比如,淘寶和天貓的“雙11”,是從10月24日到11月11日。京東統計的“6˙18”則是指6月1至18日。在2022年“雙11”即將開始前,阿里巴巴旗下數字化營銷平台阿里媽媽估計,今年網購節期間,會有全球10億多消費者參與。
我們可以藉助2021年的數據,來看看我國網絡超級購物節的影響力。2021年,全球網絡零售交易額為4.938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在線銷售額達到2 .56萬億美元,佔全球的51.9%。2021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3.09萬億元,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達10.8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5%。2021年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47.76億件,同比增長超過兩成。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96億件。
除了規模數量增長,在消費趨勢方面,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也不斷提升。今年10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日益提升。報告分析,隨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交通出行、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消費快速增長,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逐步提高。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156元,比2012年增長117.5%,年均增長9.0%,快於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1.0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1%,比2012年上升1.1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2599元,比2012年增長106.0%,年均增長8.4%,快於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0.4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8%,比2012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2115元,比2012年增長152.3%,年均增長10.8%,快於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2.8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8%,比2012年上升1.8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4.2%,比2013年提高4.5個百分點。
伴隨消費升級的,是家庭耐用消費品持續換代。城鄉居民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增多,汽車、空調、移動電話等在居民家庭中日漸普及。2021年,城鄉居民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50.1輛和30.2輛,分別比2012年提高132.7%和358.3%;平均每百戶空調擁有量為161.7台和89.0台,分別比2012年提高27.5%和250.8%;平均每百戶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53.6部和266.6部,分別比2012年提高19.3%和34.8%。農村居民基本生活家電擁有量較快增長,生活便捷度大大提高。20 21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電冰箱擁有量為103.5台,比2012年提高53.8%;平均每百戶洗衣機擁有量為96.1台,比2012年提高42.9%。
不過,今年上半年,我國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偶發頻發的廣泛影響,儘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但對經濟的影響依然明顯。2022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3.0%,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0.8%,均為歷年來的較低水平。因此,合理消費、理性消費成為下一階段居民消費的趨勢之一,同時,隨着消費主力群體的年輕化,新產品、新技術所驅動的潮流消費,則會呈現更蓬勃的生命力。目前,我國1980年後出生的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55%以上。資料顯示,淘寶天貓日均在線的新品達1.8億個,過去兩年新增了2100多個實物商品葉子類目,從中產生了超過100條銷售額過億元的新賽道,如戶外、露營、寵物、潮玩、預製菜、男士香氛等。
網絡購物從誕生之初就是新事物,現在隨着各類數字化場景的塑造,直播、短視頻帶貨等新模式的豐富,線上購物也成為“有圖有真相”的有趣交流。《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顯示,現在電商的增長更加依靠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如短視頻、流媒體直播成為常態化營銷渠道,小程序助力企業打造數字新基建,新消費、新品牌助力線上消費提質擴容,“國潮”迅速崛起,“非遺”特色產品成為國潮新代表,“新農人”打造的品牌持續升溫等。
綠色低碳則是網絡購物的另一趨勢。普華永道在《2022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中國報告中,提到“重新聚焦重要的品牌價值”將成為重塑消費市場的新常態。普華永道稱,中國消費者願意支付溢價購買具有若干理想屬性的產品。50%的受訪者願意支付更高的均價購買來源可追溯和透明的產品,47%的受訪者願意購買定做或定製化產品,45%的受訪者願意購買由可回收、可持續或環保材料製造的產品。
從本土市場出發、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超級網絡購物節,其背後的支撐來自中國消費市場的龐大規模、製造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品質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隨着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中國超級網絡購物節對全球消費市場都可以產生影響。經過10餘年發展,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同時,我們也迎來了很多的確定性,比如更智能的中國製造,更數字化的產業鏈條,更便利化的物流配送,更精準化的營銷算法,更綠色低碳的消費趨勢,在新產品、新品類不斷湧現的超級網絡購物節中,國貨品牌越來越醒目和耀眼。2022年11月的中國超級網絡購物節,會迎來哪些品類的銷量爆發,會看到哪些國貨品牌的快速增長,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消費指南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