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被首富老王一個億的小目標給刷屏了。按照老王的身價,一個億還真是小目標。那作為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來說,要在對自己有個深刻的了解與剖析後,合理地制定或長或短的目標,都需要自己腳踏實地地去執行。這時候,目標的大小,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1.提升職業技能,努力升職加薪
剛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小年輕,大都是迷茫的,尤其在初涉自己第一份工作,會發現學校的很多知識,好像並沒有什麼用處。其實離開學校,才是學習的開始,尤其對於職場新人來說,職業技能上,為人處世等各方面,都處於原始積累的層面上。想要領導的賞識,想要升職加薪,就得有大大的提升,不及時充電,不補充專業技能,不主動學習適應變化,職業生涯會走得很坎坷。
所以,年輕人投資自己的第一步,那就是花時間去專研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做到更好。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真正能專註於一個領域的人是比較少的。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去專註於自己的本職工作,能精益求精,不斷深化,其實很快就可以超越,在同行業中的很多不思進取的人。
建議在頭五年好好工作,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和愛好,努力學好專業技能和知識。因為你每一年把工作做好獲得的加薪、職位提升永遠比你所謂的理財、做外快的收入要多。
2.擴展收入渠道,打造第二職業
在好好工作之餘,還心有餘力,可考慮多嘗試一下開源的渠道。
而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盡量建議揮別錯的,才會遇到對的,但是暫時沒辦法只能保持現狀的時候,那更應該早早打算,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事,去開發自己的第二職業。既然增加職業專註度不行,我們可以反其道行之,去增加職業的寬度。有些人選擇得過且過,有些人選擇去改變。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如果你不去嘗試,你將永遠困在那個圈子裡,無法擺脫。
就拿身邊的朋友來說,有人韓語不錯,閑暇時在培訓機構噹噹韓語老師,撈撈培訓外快,去韓國追星時,做做代購,往往一圈代購做下來,往返機票錢就搞定了。有人喜歡吃喝玩樂,做了美食類的專欄,有很多小吃店找來,做推廣。
想要開發自己的第二職業,建議大家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現在都流動“斜杠人才”,就是多技能型人才。
3.學習理財知識,提升被動收入
對於前面兩條建議,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我們去付出了勞動才會有收入。我們把這樣的收入稱為勞動型收入或者工資型收入。其實有勞動型收入(工資收入),就有被動收入(非工資收入)。那麼這個被動收入,通過學習理財知識,來提升自己的投資性收入。
年輕人一般沒什麼本金,但在本金不多的時候,其實正是學習理財知識的黃金時間段。本金不多,可以大膽的去做嘗試性的投資,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為以後大量資金的投資和運作打好堅實的基礎。但並不是盲目投資,而是根據自己了解投資產品後做的嘗試性投資。
“被動收入”和“財務自由”,歸根結底就是你不用干額外的工作,就已經有足夠錢可以幫你生錢。因此,沒有原始積累的積蓄本金,“被動收入”和“財務自由”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