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下稱《分工方案》),涉及財政、金融等21個方面的內容。
《分工方案》提出,繼續把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着力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給予同等政策支持。
《分工方案》明確,持續清理招投標領域針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外地企業設置的各類隱性門檻和不合理限制,暢通招標投標異議、投訴渠道,嚴厲打擊圍標串標、排斥潛在投標人等違法違規行為。落實好重要項目用地、規劃、環評、施工許可、水土保持等方面審批改革舉措,對正在辦理手續的項目用海用島審批實行即接即辦,優化水利工程項目招標投標程序,推動項目及時開工,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實時更新、權威可靠的企業電子證照庫,並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互聯互通,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跨地區跨部門互信互認,有序拓展電子營業執照在市場准入、納稅、金融、招投標等領域的應用,為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提供便利。
這次《分工方案》的發布對咱投標人來說可是大大的利好,不過勸各位投標人可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畢竟“隱性門檻”可是行內的“老規矩”,想要完全抹除可太難了!
畢竟傳言巔峰時期的外資一線大牌,十中一,這還是頂尖水準。普通公司您就自行體會吧,那麼有人問小元為什麼每次投標都很難中,投標中真的有後台么?
這樣的事情,可以用“國情”二字來解釋,而為什麼難中標,無非中過以下的套路:
1、內定中標單位,招標純走流程,各種圍標,各種改評標打分,改報價等等,有很極端的,招標人主要領導自己在外部成立公司來投標
2、透露招標重要信息給投標人,比如標底或者控制價,評標人員,投標對手名單等等
3、勸退最有競爭力的單位,讓他談判的時候不降價,內定單位反超的
4、設置各種入圍門檻,設備類的技術壁壘比較多見
5、挑投標文件毛病,力求廢某家單位標,公開招標比較多見
6、不按評標辦法評標,評標結果也不公開的
7、利用評標辦法的加分項和內定的單位串通的,比如讓內定單位承諾墊資、抵房、接受商票等加分項,實際執行時不執行這些
8、按權限等級劃分招標勢力範圍,比如老總定哪幾個,工程經理定哪些,招標負責人定哪些
9、誰中標都通吃,就是要求所有投標人報價里都要考慮給招標人的回扣
10、招標文件指定品牌,指定的品牌不在同一檔次或者暗示投標人必須選擇某品牌
11、利用一些戰略採購協議等方式,規避競爭,避免招標,這種國企幹得比較多
12、有些國企通過國外成立公司再到國內投資的形式規避國企性質,避開公開招標,採用自主招標
現實中以上這些情況在投標中經常出現,各位老油條也一定是見多了,那麼投標中的幾個地雷你知道嗎?這幾種標小元是建議千萬不要去碰的:
一,項目沒多好還沒標底費的白嫖;
二,從指標到預算限制得非常死誰家做其實都差不多的;
三,對手特別無恥的,幾個知名的惡意低價中標設計公司,給施工圖白送方案的那種。
投標到處都是坑,想要都避免,但不太可能。一個項目為啥要投標?
因為難做,各種難,技術上的難,還有非技術上的難,擺不平。好吧,拿來投個標,看起來公平些。註定是個到處都是坑的活,防不勝防。要麼不幹,干就不要想太多。設計是一個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的過程,先把自己想要啥搞明白,有觀點有看法有意思,然後怎麼想的就怎麼做,得到認可更好,得不到就算了,你對世界的看法不需要強求所有人都要認同,就是你覺得你很厲害,你做的簡直就是完美,但是別人看來你這個就是渣渣,他不要你覺得只要他覺得。
不過好在現在國家政府也參與到其中進行一定方面上的控制,就比如說這次的《分工方案》就提出了持續清理招投標領域隱性門檻和不合理限制等等舉措,小元也相信未來招投標市場也會越來越公平!雖然問題總是有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抓住機遇公平競爭爭取中到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