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旅途,無論擁有什麼樣的過程與經歷,最後的歸宿都相差無幾。但是就其心靈層次而言,也便有了千差萬別。一個真正有覺悟的人,其實都懂得好好地“愛自己”,下面這幾種方式,你用到了嗎?
一、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與靈魂相較,身體似乎並不太重要。但是,即使它只是一個皮囊,我們依然要好好地保護它,因為它就是我們進行一切物質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基石,一旦沒有了它,便無法起用了。
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並不需要太多的養生技巧,你只需要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保持身心的平穩,也就足夠了。能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以一顆平常心去對人對事,不違背因果,不倒行逆施,好好地做一個正常的人,你的身體也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二、學會隨時清理身心的垃圾。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都有着正常的七情六慾,但是也難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被“貪嗔痴慢疑”所困擾,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垃圾”,有了垃圾不用害怕,我們只要及時的發現它,並且清理掉它就可以了。
所謂錯誤和惡並不可怕,可怕都是反應太遲鈍,一直不知悔改,而一錯再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心中有了不正當的妄念雜想,就要隨時地止住,不能任由它去馳騁,能覺知前念起惡,而止其後念不起者,境界已經相當之高了。
三、透過外在的世界,反觀自己的內心。平常人都是隨着外在境界的變化而牽動,別人說了什麼話,有了什麼行為,發生了怎樣的事情,自己就會被其所擾。
其實,我們應該清楚明白地知道,一切外境都是來幫助自己練心的,表面上看這件事情確實存在着,如果你能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審視它,過一會兒也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說,當時能夠令你無比開心,瘋狂,或者無比傷心,懊悔的事情,一旦過後,終究還是會歸於平靜,回頭再看,它也不過如此而已,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該如何便如何,你只不過是隨緣應對而已。
更重要的是,你歷經了它,心性也就往上更成長了一步,你能夠覺察到自己內心的變化,並且懂得控制它,讓他歸於平靜,這也是修行功夫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