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生子游在武城做官。
有一個老人,發現一隻鸛鳥把窩遷移到了位置比較高的墓碑上。然後就向子游彙報了。
老人還說:“按照祖輩的經驗,鸛鳥能預感氣候,遷移了鳥窩,應該預示着要下大雨。”
子游命令人們準備船隻,加固城牆。
沒幾天,大雨和洪水都來了。因為人們準備充分,沒有遭受損失。
誠然,任何一種暗示,只要你注意到了,就能及時調整自己,趨利避害。
現如今,我們習慣了每天打開微信,看一看,聊一聊。表達了心情,也開闊了眼界。
但是微信里的人和事情,五花八門,需要認真甄別。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女人長期不換微信頭像,暗示了什麼?便於下一步的互動交流,彼此都不傷害。
01
家庭穩定,外人勿擾。
《詩經》里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如果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並且兩個人再也不會變心。在此基礎上,女人的頭像,大概率是“夫妻相”。比方說,結婚照、家門口的風景、三口之家的合影等。
把家庭最美的一面展示出來,是炫耀,也是對第三者的拒絕。就是自己的愛人要被人喜歡,也不可以。
有的女人,還會強求丈夫的微信頭像,和自己的一模一樣。頭像也是“情侶裝”。
在唐朝時,人們沒有手機,但是他們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比方說,大家閨秀元蘋遇到了處於低谷的韋應物。本着對愛情負責的態度,元蘋鼓勵丈夫讀書,考取功名。雖然家裡很窮,也毫無怨言。這份感情,一直到死,都沒有改變。
“家人勸我餐,對案空垂淚;夢想忽如睹,驚起複徘徊......”失去了妻子的韋應物,把思念揉入到了一日三餐,還有夢境里。當女兒出嫁時,再一次寫詩,體現出自己的情愫。若不是夫妻情深,又哪能如此呢?
從古至今,一個掉進愛情里的人,便有了“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懷。
遇到一個以“家庭”為重的女人,你和她聊幾句,開口閉口都是“我家那位,我的孩子,我的生活”,離開家庭的話題,她就有一點失落感,還似乎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02
比較戀舊,記性很好。
很多女人,為了某件事,可以高興一輩子,或者憂傷一輩子。
民國女作家白薇,離開家鄉之後,遇到了風流才子楊騷。他們相愛了,然後分分合合,最後楊騷令娶他人。但是白薇卻一生未嫁。
楊騷過世後,他的兒子找到白薇,記錄一些過去的事情。
白薇開口就說:“我只有這個愛人。”
宋代文學家李清照,和丈夫一起收集了很多書籍和文物。北宋變成南宋的混亂局勢里,丈夫病逝,她拚命守護書籍和文物。
李清照在老年時,賦詩一首:“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如果給白薇和李清照設計微信頭像,多半有一絲“凄涼”,但是她們樂意這樣。畢竟,扎心的東西,也是走進心靈深處的東西。
女人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愫——如果你要騙我,就騙我一輩子。戀舊,或許就從這樣的情愫開始吧。
因此,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女人,把一朵花、一棵樹、一座園子等,變成了頭像,就再也沒有改變過。其中的意義,外人看不到,但是她自己卻說得頭頭是道。
打開微信,看到頭像,其實是找到了一段記憶,酸甜苦辣咸,都在其中,卻也不捨得換掉。
好比女人自己插的花,哪怕花朵謝了,還要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做成花的標本,或者用一個布囊裝起來。
03
工作很忙,少看手機。
忙碌,不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可以很忙,並且比男人忙得更加“細膩”,佔據了分分秒秒。
我的同學曉麗,三十多歲才結婚。
結婚之後,陸續養了兩個孩子。從買房子到布置婚禮,到坐月子,送孩子上學的,似乎是一氣呵成的。
尤其是婚後兩年,別說換微信頭像了,就是手機都很少打開。
熟悉曉麗的人都明白,她白天在某事業單位上班。傍晚回到家,匆匆忙忙買菜、做飯,哄孩子睡覺。
大孩子睡著了,小孩子又哭了。折騰幾個回合,就到了夜裡十一二點。
有時候,因為忙得忘記了手機放在哪裡。第二天一大早,找到手機,又發現沒有充電。
李銀河說過:“生活在瑣碎的忙碌中悄悄地逝去。”
女人管的,多半是瑣事。正因為這樣,她容易變老,也容易被時光遺忘。
當一個女人,不知不覺到了中年,孩子和老人都要管了,也許就沒有心思去看微信頭像了。畢竟,內心已經不再躁動,設置什麼頭像的事情不值一提。
04
當然,微信的一切,信則有,不信則無。
看過一個話題:一個人越在乎別人,越不好過。
當你把風景變成頭像時,喜歡村莊的人,覺得不好看;你把結婚照搬出來,也有人說你“嘚瑟”;你亮出母女照,看不慣你的人,以為太做作了。
人生海海,你不能讓所有的人滿意,那就學會讓自己滿意。外人的看法,乃至父母和丈夫的看法,都別太放在心上。
保持一種“我行我素”的樣子,並且堅持下來,你會發現生活特別順。
作為外人,遇到長期不換微信頭像的女人,應該尊重,而不是開口指教。
讀懂微信頭像的暗示,你和任何人交流,都會舒服一些。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