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張聰
通訊員 孫妮
4月12日晚,琴台音樂廳,正在進行中的《獅子山下-華中巡演音樂會》迎來最後一個高潮——“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著名男高音莫華倫邀請觀眾登台共唱《長江之歌》,走上台來用歌聲打動全場的,正是前一天在武漢大學用嗓音“驚呆”莫華倫的學生們。

莫華倫在大師課上
現場:
學生一開口,莫華倫“驚”了
作為第一位登上倫敦歌劇院舞台的華人男高音,擁有40年歌劇生涯的莫華倫走遍了全世界的頂級歌劇院,也在這些年“閱”專業學生無數。但11日下午的武漢大學之行,還是給莫華倫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當天,莫華倫在武漢大學愛平音樂廳舉辦大師課。課上,來自該校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水利電力學院的三位學生登台演唱,學生們一開口,莫華倫就“驚”了。

潘思哲在聆聽莫華倫指導
“我真的非常驚訝!說實話,我在此前任何一個大學都沒有看到過能唱這麼好的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甚至說,我第一次見到唱得這麼好的非演唱專業的孩子。”大師課後的採訪中,莫華倫還用“絕對沒有”“找不出來”來強調自己的驚喜。他補充提到,自己最近也在不同的專業院校講課,“他們甚至比部分專業學生演唱得還要好!”
當天亮相於武大莫華倫大師課的幾位學子分屬不同專業,22歲的潘思哲是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大四的學生,她演唱的《我愛這土地》讓莫華倫連連點評“真太好了”;武漢大學智慧水利系博士生徐浩林演唱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也在莫華倫的點撥下實現了演唱效果的飛躍式進步。
除了音色和演唱技巧,莫華倫被打動的更在於“非專業”,“音樂的確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語言,它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甚至,不分專業。”

莫華倫指導徐浩林進行演唱
揭秘:
非專業的美聲,靠熱愛煉成
能夠“驚動”世界級男高音,也讓媒體對這群非專業的學生產生了好奇——他們都是怎麼學習聲樂的?
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時徐浩林提到,自己幼時只是在聲線上有聲音洪亮、氣息飽滿的特點,也在高中時加入過學生合唱團,但始終未能進行專門的聲樂訓練,“我在2015年考入本科學校中國農業大學之後,加入了合唱團,在那之後才開始得到老師們的專業點撥的。”
在當天上台的所有學生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雖然都不是聲樂專業的學生,但有了這個愛好與藝術團體老師們的專業加持,他們的歌唱技巧也一直在穩步提升中。
能夠得到莫華倫的現場點撥,學生們也受益匪淺。潘思哲說,莫老師一下子就指出了自己演唱上的最大問題,“就是我的氣息太用力了,而且他教我在舞台上要站得更直,這些都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
徐浩林少年時就在電視上看過中國三大男高音的全球巡演,“當時覺得莫老師的演唱風格太豐富了,不管是大氣磅礴的詠嘆調還是清新歡快的意大利民歌,都能一下子擊中觀眾。”他提到,當天的大師課上,老師現場的點評不是為了場面效果或為維護學員面子而進行的“空泛的誇獎”,“他會準確地提出我們聲音的特色和優勢,也會在細節上給出清晰的點撥和指導。”

武漢大學數統學院學生王樹在莫華倫身側演唱
許願:
武漢太美,明年想來“看櫻花”
對於非專業學生的重視,大約也跟莫華倫自身的經歷有關——大學時,他還是會計系的學生,因為太愛歌劇,他在大學三年級半路轉行學習音樂,這才開始了男高音之路。
武漢,也是莫華倫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城市。多次來漢演出的他在這次採訪時透露,自己對武漢的深厚感情其實是有淵源的。莫華倫自述,他的父親在上世紀50年代曾在武漢一所醫科大學工作過兩年,“今天到武漢我還特意跟爸爸打了電話,他已經95歲了,聽到我來武漢他還很開心。”莫華倫說,武漢的文化底蘊深厚,音樂學院的水準也很高,觀眾也特別熱情,“所以每次來演出,我們都會精心準備。”
武大愛平音樂廳坐落在東湖之畔,這也讓莫華倫有機會進入武漢大學校園內。遺憾錯過“櫻花季”的他笑稱,其實早前就通過網絡了解到了武大賞櫻的勝景,“我看到說武漢大學賞櫻火爆到‘限流’,今天進學校一看,這個校園非常大也非常美麗,音樂廳的音響也很棒,我特別希望明年能來武大看櫻花!”
據悉,此次莫華倫的武漢大學大師課和《獅子山下-華中巡演音樂會》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成立十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之一。結束武漢的演出之後,《獅子山下-華中巡演音樂會》還將在南昌、太原、鄭州等城市上演。
(圖片由琴台音樂廳官方提供,攝影:陳明)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