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今年將面向廣東省招收首批本科生。
大灣區大學是一所省屬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其設立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助力國家優化高等教育布局、打造國際教育示範區具有重大意義。
東莞市副市長黎軍表示,東莞將為學校發展提供充足的財政資金保障,全方面保障辦學投入、校園建設、人才引進和日常運行等,確保學校持續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持大灣區大學高起點謀劃、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設,深度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

合力打造國內外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據介紹,省、市聯合建立支持大灣區大學高水平建設工作機制,按照既定的規劃目標,加大各類資源傾斜力度,全力支持大灣區大學高起點謀劃、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設。
比如,在本碩博貫通培養上,省市將支持學校快速提升辦學水平,近期將加大對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的支持,開展碩博士聯合培養,加快培育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又如,在科研平台建設上,省市將積極支持學校積極申報高層次創新平台,推動提升學校原始創新能力,爭取獲批更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平台,並在項目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
同時,大灣區大學作為省屬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東莞將提供充足的財政資金保障,全方面保障辦學投入、校園建設、人才引進和日常運行等,確保學校持續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

產學研深度合作
提供海量實習、就業機會
東莞市將緊扣灣區特色,發揮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優勢,整合松山湖科學城等區域科研資源,積極支持大灣區大學開展“大學+研究院”“大學+實驗室”“大學+大科學裝置(科研機構)+龍頭科技企業”等協同育人,依託世界級產業集群,為來莞學生提供海量就業和實習機會。
同時,支持大灣區大學與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華為、oppo、vivo等創新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在前沿課程開發、學科專業建設、人才雙聘雙任等開展辦學合作,學生可以近距離與科學家、企業家等進行“面對面”,甚至可以深度參與國家級“卡脖子”科技項目攻關。周邊的先進阿秒激光大科學裝置也正在加緊建設,進一步強化學校科研支撐。未來我們還規劃配套建設約4700畝大學科技園,為學校長遠發展預留充足空間。

大灣區大學與華為簽訂框架合作協議。
以最高標準建設一流校園
濱海灣校區明年起逐步啟用
據介紹,大灣區大學以建設“百年校園”為目標,按照“一校兩區三功能”規劃建設,同步在濱海灣新區和松山湖科學城設立校區,學校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以東莞市政府“交鑰匙工程”形式推進濱海灣校區建設。目前,松山湖校區已經全面啟用,濱海灣校區正從宏偉藍圖加速變為現實。
位於威遠島板塊的濱海灣校區面積約1718畝,主要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產教合作和國際高校合作、創新創業孵化三大功能,重點發展物質科學、理學、先進工程等學科領域。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一期工程已於今年2月開工建設,是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工程佔地約488畝,總建築面積約18.5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額約17億元,計劃將於2026年建成並爭取投入使用,2027年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建成後預計滿足近萬名學生教學與科研等功能使用需求,形成“教學—科研—行政”核心區。

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效果圖。
采寫:南都記者 黃慧萍 圖片由大灣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