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之前,很多人都非常想去國外,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覺得外國比較香。很多人都望着有朝一日可以去到國外深造,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採取開放的態度不斷吸收外界一切較好的技術、文化等,同時也一直秉持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心態,不斷地向外學習,向內自省。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自己希望孩子可以出國留學,為的也是希望他長大以後有一個更好的前程。
因此很多家庭都不惜承受着壓力山大的經濟方面的重擔,也要咬緊牙關拚命地把孩子送出國外,去學習更多更好的知識,為的是以後能夠再回到自己的國家,從事更加好的一個工作,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留學生或將迎來“滑鐵盧”,文憑或將變成廢紙,家長開始慌了!
這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發現越來越少的人去往國外留學,一方面是因為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同時也因為國外的疫情,實在是太難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很多學生都選擇了在國內上大學。
事實上,在家長的眼中,如果孩子能夠去國外鍍一層金,再回來找工作,必定會比國內的學生更有優勢。
事實上,有很多留學生打着出國留學的幌子,卻在國外虛度年華,這樣的學生即使在國外拿到一個文憑,也很難在國內找到一份工作,因為他們本身不具備出眾的能力,這樣子是很難被留在好的企業當中。
在過去,一直都有很多上小學的孩子,就會被家長早早地安排着出去別的國家學習和生活。
年紀尚小的孩子,早早離開了父母的懷抱,不僅僅難以適應國外的生活,同時還會出現厭學、性格孤僻等的情形。
而父母卻僅僅考慮到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教育,卻忘記了孩子小的時候,更需要的是父母和家庭的陪伴,因此許多在外讀書的學生們,長大以後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留學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然而真正在國外“鍍上金”的人卻少之又少
有很多學生,最初都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然而由於自身學習成績比較差,最後只能去到國外的三、四流的大學。
最後考到一個沒有什麼含金量的院校畢業證書,回到國內也會發現很難再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在前期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都意味着將付之東流。
所以想要把孩子送出國外的家長,在做決定前,需要仔細思考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如果孩子確實是一塊學習的好料子,那麼把他送去更好的院校也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孩子自身本身對學習這一塊,一點都不感興趣的情況下,父母還是不要勉強,否則就要做好失望的心理準備。
這幾年由於疫情,很多在外留學的學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一些學生明明到了畢業的時候,卻遲遲拿不到畢業證書,因此現在還想出國留學的學生,一定要想清楚這些後果,自己是否能夠承擔。
在過去很多留學生都好像被冠名成了“優秀”的象徵。而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非常不錯的大學,所以學生們其實沒必要這麼大費周章跑這麼遠的地方深造。
第二、父母的攀比心理,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
當下有很多父母,會由於身邊的大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國外讀書,然後就會覺得這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事實上,並非一切事情都並非如此美好,因為很多在外表看起來特別光鮮亮麗的家庭背後,往往都承擔着各種各樣的經濟、精神方面的壓力。
盲目的跟風,後果可能非常嚴重,不僅有可能會出現錢財赤字化,同時也可能會出現孩子在外不學好,反而學壞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複雜,當下全球的經濟都不如大家想的那麼的美好,因此作為家長,大家一定要理性抉擇。
對於自身孩子年齡還特別小,就想着送出國的家長,真是大可不必如此,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懵懵懂懂的,更需要家人的引導,別說未來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就是能不能順利長大成人都是問題,因此家長真的得三思而後行。
結語: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接受教育,大家都得明白,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長悉心地引導,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長成我們所希望的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