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初心是明燈。
無論你站在山巔,還是行走在泥濘中,都請記住兩個問題:你從哪裡來?你想要到哪裡去?
看似簡單,但藏在人的靈魂深處,它們決定你腳步的方向,也決定你在迷霧中能否看清前路。
奈何現實很複雜,有些人一路向前,卻忘了為何出發,有些人追逐繁華,卻在浮華中丟了方向。
他們以為自己在飛,其實早已偏離航線,比如湖北男子蔣國兵。
在他身上,有着太多優秀標籤,比如清華副教授、湖北理科狀元、留美高材生等等。
特定年代下,蔣國兵被送上“天之驕子”稱號,31歲就登上清華講台,年紀輕輕便站在人生高點。
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被光環包圍的人,十幾年後會靠刷油漆過活。
如此落差面前,似乎並不能改變什麼,蔣國兵也沒有留下太多話,只是縱身一躍結束性命。
每個人都覺得不應該,但他的生命定格在44歲,像一顆燃盡流星墜入黑夜。
本次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看看蔣國兵經歷了什麼?或許在他的故事裡,我們也能照見自己。
01 清華才子
時間回到1962年,蔣國兵出生於湖北天門,家裡條件異常艱苦,父母是最普通的工人。
但蔣國兵從小就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唯一出路,靠着自身堅強毅力,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1979年高考恢復不久,蔣國兵迎來了展現舞台,後以湖北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許多學子認為,到了大學就輕鬆了,但對於他來講,自己延續了“學霸”傳奇。
本科四年時間裡,他沒有談戀愛,沒有任何娛樂,每天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實驗室。
因為學術能力被老師頻頻點名,畢業後順利攻讀研究生、博士,並於31歲被留校擔任副教授。
在常人眼裡,這是絕對的人生贏家,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一輩子將會“吃穿不愁”。
不過,學術生涯沒有上限,蔣國兵仍在提升自己,於1996年赴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核物理博士。
這是上世紀90年代,能走出國門的中國學者鳳毛麟角,蔣國兵算得上那個年代的“天之驕子”。
前後持續了數年,他順利拿到畢業證書,按理來說應該學成歸國,但命運自此卻發生了轉折。
據悉源於一次沒過校友聚會,蔣國兵目睹清華校友住着別墅,內心悄然埋下對“西方繁華”的嚮往。
妻子盧彩蓉更是不滿國內的“平淡”,多次鼓動移民,但蔣國兵知道為何赴美,當即表示拒絕。
哪曾想2000年,盧彩蓉瞞着蔣國兵,帶着孩子先行移民加拿大。
由於家庭分裂,迫使蔣國兵在半年後,辭去了清華教授職位,一直機票踏上異國之路。
02 難破困境
說實話,蔣國兵雖然內心有些就業,但還是滿懷期待的前往抵達,因為妻子認為他能力很強。
奈何現實當頭喝棒,自己所學的核物理專業,在加拿大毫無用武之地,多次投簡都石沉大海。
專業領域幹不成,最起碼先維持生計吧?奈何由於年齡、語言等限制,遲遲找不到響應崗位。
考慮到積蓄迅速耗盡,他被迫放下身段,靠刷油漆打零工維生,半年僅掙5000加元(2萬塊)。
曾經的清華副教授,手握博士文憑學者,站在北美樓宇間刷油漆,他的自尊幾乎被碾得粉碎。
妻子根本不管那麼多,每天都對丈夫進行嘲諷,反正就是埋怨他“沒辦事”、“不掙錢”等等。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為了獲得加方認可,40歲的蔣國兵再次咬牙——攻讀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
奈何現實很殘酷,即便再次拿下博士學位,他依然找不到穩定工作,只能在科研機構做臨時工。
看到如此結果,妻子盧彩榮嘲諷日益尖銳,後來更是直接說到臉上。
“當初不如你的同學在國內都成了教授,你卻連家都養不起!”雙重壓力下,蔣國兵漸漸陷入抑鬱。
可為了家庭圓滿,他還在咬牙堅持,直到2006年耗盡積蓄貸款買房,雖有月供但還算比較幸福。
哪曾想一次校友聚會,再次壓垮了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曾經的國內同窗,如今已經功成名就。
再看看當下的自己,每天蜷縮在異國底層,妻子冷言冷語、僱主歧視、自我價值否定……
終於在同年7月一天,蔣國兵給盧彩榮留下五個字——不回家吃飯,隨後開始在大街上散步。
他失態了,不久後從多倫多愛德華王子高架橋上躍下,年僅44歲。
03 寫在最後
看到這,我內心無限惋惜,一個從湖北寒門走出的狀元,卻在異國他鄉結束了自身性命。
最讓人遺憾的是,蔣國兵不是因為失敗,只是因為在奔跑路途中,丟了初心迷失了方向。
人生最怕的不是失敗,是在向前走的過程中,不知道自己在走向哪裡,他的悲劇恰恰敲響警鐘:
無論身在何處,請守住初心,無論面對何種誘惑,記住你的出發點!
別讓“短暫繁華”遮蔽“永恆信念”,別讓“現實瑣碎”吞噬“曾經夢想”。
守住初心,也許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不會迷失,願你我都能共勉!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