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職教一線 詮釋工匠擔當——“兵團技術能手”郭文龍的育人實踐探索

2025年05月14日11:22:04 教育 1331

近日,在圖木舒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訓室內,各類設備整齊排列,教師郭文龍正在圍繞課本知識,為學生詳細講解各類設備操作規範,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有趣,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學生仁真因措說:“郭老師的課堂總會給我們一些新的驚喜。他擅長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讓我們不費力就能理解內容。”

郭文龍作為該學院的數控高級技師、車工技師,自2014年投身教育事業以來,憑藉多年在一線積累的紮實專業功底與操作技能,成為各類技能大賽的“常勝將軍”。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對自己專業學生的前途負責,得把專業做紮實、學術做精湛。”郭文龍說道。郭文龍常常因指導學生籌備賽事而放棄休息時間,正是這份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的態度,讓眾多學生在職業教育這條賽道上走得遠、攀得高。

何世林是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的往屆畢業生,很喜歡自己的專業,但初次實操時,顯得手忙腳亂。郭文龍看出了他的無助,幫他克服困難,耐心地指導他,引導他順利完成首次實操。這一舉動讓何世林至今都難以忘懷。如今的何世林已是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的技術骨幹。

“當時年齡小,遇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如果不是郭老師的耐心指導和鼓勵,我可能在這條路上不會走得這麼遠。”何世林說。

在高手如林的行業比賽中,郭文龍與企業能工巧匠同台競技,奪得省級多項榮譽。前不久,榮獲“2024年度兵團技術能手”稱號。

郭文龍常說自己是一個“教書匠”,要用自己堅守的“匠心”感染教過的每一名學生,從進校之初就引領着他們,在“匠心”孕育之路上,追尋屬於自己的技能夢想。

深耕職教一線 詮釋工匠擔當——“兵團技術能手”郭文龍的育人實踐探索 - 天天要聞

郭文龍批閱學生的作業。

在教學領域,郭文龍主持並參與5項教科研項目,每一項都凝聚着他的智慧與心血,為機電領域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提供寶貴的理論支持與實踐經驗。他還發表省級論文5篇,以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思考,為機電專業的教學與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課堂上,他強調技能培養的通用性和崗位的針對性,克服技能人才教育“瓶頸”,倡導興趣教學、鼓勵教學,強化課程學習體驗,悉心輔導學生,帶領學生不斷向技能頂峰發起挑戰,並取得可喜成績。他的學生在各類省級技能競賽中斬獲26個獎項,76名學生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中級以上認證,為機電行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後備力量。

郭文龍深知,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學過程,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他巧妙地將兵團精神與工匠精神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能深刻領悟敬業、精益、專註、創新的工匠精神。

作為新時代職教人,郭文龍努力地在教學科研領域內施展拳腳,寫論文、做研究、承擔專業質量工程提升項目是他的課後日常。

因工作表現突出,郭文龍先後榮獲“兵團優秀教師”“師市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成為廣大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在郭文龍的帶領下,圖木舒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團隊在兵團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中屢獲佳績,展現了卓越的教學水平與創新能力。他關心年輕教師,傳授育人經驗,一批專業上有建樹、教學上有活力、體現工匠精神的年輕教師不斷成才。正是對職業教育那份執着的情懷,才有了他對傳承發展的擔當。

“在帶領團隊方面,郭老師總是以身作則,讓我們明白‘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鼓勵我們在教學領域不斷創新,讓學生們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該學院教師石芙蓉說。

參加工作以來,郭文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技能人才的責任與擔當,他用真摯的情感把工匠精神傳遞給每一名年輕教師、每一名學生,用自己對職業教育深邃的愛,溫暖和成就着身邊的人。(三師融媒記者 木了得·哈巴西 攝影報道)

實習編輯/田宇軒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宜章縣機關幼兒園保育員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宜章縣機關幼兒園保育員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原標題:宜章縣機關幼兒園保育員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華聲在線5月14日訊(通訊員 周澤艷 譚雅丹 楊千枝)5月13日,宜章縣機關幼兒園“匠心築保育,巧手護童心”保育員技能大賽圓滿落幕。全園保育....
學生及家長送錦旗,鄭州市二七區苗圃小學的教育獲認可 - 天天要聞

學生及家長送錦旗,鄭州市二七區苗圃小學的教育獲認可

大象新聞記者 李書恆 通訊員 時科華/文圖5月13日,鄭州市二七區苗圃小學迎來了一幕溫馨的場景:六年級4班學生梁冠華及家長向學校贈送了一面印有“苗圃育才展風采 師恩難忘永銘心”的錦旗,以表達對辛勤工作的教職工的誠摯感謝。
承父母之志 育邊疆之花 - 天天要聞

承父母之志 育邊疆之花

青春是一簇躍動的星火,在祖國西部的廣袤天地間,西部計劃志願者們以青春為筆,以奉獻為墨,書寫着動人的篇章。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張驥跨越山海,從江南水鄉奔赴邊疆校園,在教育的三尺講台上,用知識與愛心,點亮邊疆孩子們的希望燈塔。
備戰第29次高考!“高考釘子戶”梁實: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運氣 - 天天要聞

備戰第29次高考!“高考釘子戶”梁實: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運氣

5月13日,據媒體報道,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高考了,四川“高考釘子戶”58歲的梁實將參加他的第29次高考。考上川大,是梁實一直以來的堅持。但去年高考因為沒過二本線,梁實直接放棄了志願填報。這一次,他似乎也沒有了非川大不可的執着。他告訴記者,自己1998年就已經賺到了100萬元,“也許是前半生的運氣用光了,才會在每一...
校園朱槿:師者的生命之花 - 天天要聞

校園朱槿:師者的生命之花

漫步校園,幾株朱槿花悄然綻放。那寬大的花瓣,或紅似烈焰,或橙如霞落,黃色花蕊點綴其間,在翠綠葉子的襯托下,於教學樓旁、花園小徑邊盡顯生機。微風拂過,花瓣輕顫,似在訴說著一段段關於成長與奉獻的故事。 朱槿花,又名扶桑,其栽培歷史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