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本就少雨的銀川市正在經歷着持續高溫“烤”驗,在這驕陽似火的日子裡,當大多數人都在屋子裡乘涼避暑時,在閩寧鎮原隆村的主街道上,有一群年輕人,頂着曬化大馬路的毒太陽,忍着火辣辣的38度高溫,忙着繪製文化牆,他們就是來自福建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的師生們。在炎炎烈日下,他們用手中的筆,用自己的專業和努力,為原隆村穿上了一件極具文化底蘊的美麗外衣,而他們年輕的身影、燦爛的笑容,也讓原隆村顯得更加朝氣、生機勃勃。
據華僑大學帶隊老師肖老師和葉老師介紹,本次原隆村總面積5萬平方米的牆繪,為不收取繪製費用的公益活動,項目將分幾個階段完成,目前是第一階段,預計8月初完成第一階段工作。本階段參與牆繪的師生共45人,除輪換帶隊的4位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的專業老師外,參與的學生均為自願報名參加的來自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美術學院學生。他們每天早晨8點鐘開始工作,中午在食堂簡單吃點午飯,休息一會,下午3點鐘繼續開工直到晚上八點結束。雖然非常辛苦,尤其是有的南方同學不太適應寧夏的乾燥氣候和飲食,但同學們都表示能為閩寧協作做出自己的貢獻而開心,是一次難忘的暑期實踐經歷。
華大寧夏校友會也時刻牽掛着辛苦工作着的校友們,特委派景晨、馬斐然、趙國等校友採購了1000斤硒砂瓜及各類牛奶飲料代表寧夏校友會對本次參與項目的母校師生進行了慰問。慰問結束後,大家一致認為同學們都非常辛苦,剛來寧夏就頂着烈日投身工作,沒有休息遊玩的時間,餐食也非常簡樸,因此又與帶隊老師商議,於7月15日徵集了十餘名熱心學長學姐,分組帶同學們在銀川市區內品嘗寧夏特美食,觀銀川夜景,溫暖同學們的胃和心。
華僑大學和閩寧鎮的故事,還需要從去年說起,2020年10月華僑大學寧夏校友會成立,在寧夏校友會的牽線下,華僑大學代表團初次來到閩寧鎮,了解到閩寧鎮的發展狀況、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想要尋求的幫助,在雙方座談溝通後,初次確定了合作方向。代表團返回學校後,第一時間向學校做了彙報,閩寧合作提議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討論可行性方案、擬定合作幫扶意向書。
2021年4月,華僑校黨委書記徐西鵬、副校長王秀勇及校友辦及相關部處學院代表親臨閩寧鎮,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為全面幫助閩寧鎮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助力當地品牌形象升級 、增強閩寧鎮旅遊知名度,從旅遊規劃、品牌設計、閩寧鎮特色產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電商培訓等多方面制定了合作規劃,至此,華僑大學成為第一個與閩寧鎮達成戰略合作的福建高校。
本次牆繪項目所在地閩寧鎮原隆村,是寧夏“十二五”生態移民的示範村之一。原隆村從賀蘭山東麓一片荒灘起步,經過8年的時間,形成了以釀酒葡萄、設施園藝、肉牛養殖為主的產業格局。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而本次5萬平米的大型牆繪,由華大老師統一規劃,結合閩寧兩地合作的歷史、文化特色設定主題,突出了深厚而別具一格的閩寧情,為閩寧鎮打造特色旅遊鄉村增加了無限風景,也為華僑大學和閩寧鎮的初次合作繪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投稿、提供新聞線索,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