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直接指名道姓,比亞迪李雲飛再度回應近期兩大輿論風波

2025年06月08日22:43:06 汽車 1019

近日,比亞迪2024年股東大會正式召開,總裁王傳福深情地回應了股東們的相關疑問,對於近期發生的一些輿論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解釋,當然總裁還是要站在較高的位置上,堅持不拉踩友商的原則,堅持創新主義。但另一方面,這種高姿態顯然會讓企業在輿論戰場上陷入被動,比亞迪品牌及公關方面的負責人李雲飛自然也要作出表態,顯然就沒有總裁那麼“高風亮節”,要直接了很多,分別對“常壓油箱”及“車圈恆大”兩個話題進行了又一次回應。言辭已經非常的明顯,就差直接指名道姓,當然你說這算拉踩嗎,我們可以繼續來看一看。

幾乎直接指名道姓,比亞迪李雲飛再度回應近期兩大輿論風波 - 天天要聞

首先是常壓油箱,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已經發生在兩年之前,直到今天實名舉報也沒有任何的結果,兩家車企的銷量差距持續的擴大似乎,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但近期友商又重新將這個事情提起,似乎還想創造一些進展。這次李雲飛回應,比亞迪在2021~2023年採用常壓油箱方案,符合法規要求,對於長期純電動行駛的車輛每隔一周通過啟動發動機3~5分鐘,燃燒碳罐吸附的燃油蒸汽以達到排放合規要求,這解釋其實也早已做過,隨後更換成了高壓油箱方案,有些媒體對此做出了質疑,意思常壓油箱如果沒問題,為什麼要更換高壓油箱,那講道理這個理論其實很奇怪,科技研發產品迭代是自然的規律,怎麼可能因為此前的產品沒問題就永遠不更新,那企業怎麼前進。

幾乎直接指名道姓,比亞迪李雲飛再度回應近期兩大輿論風波 - 天天要聞

隨後最有意思的在於,李雲飛表示浙江某頭部車企2018~2023年多款插電混動車型也在採用常壓油箱方案,並相信他們也應該有自己的解決方案,是符合環保法規要求,這句話就有些說法,長城汽車好像不是浙江車企,那浙江某頭部車企又是誰呢,大概肯定不會是零跑汽車,新勢力向來和傳統頭部企業不是一個賽道,而且該車企一直悶聲發大財,從來不投入水軍對友商進行拉踩,這下還有哪些浙江車企,正像前文所述,似乎已經直接指名道姓。

幾乎直接指名道姓,比亞迪李雲飛再度回應近期兩大輿論風波 - 天天要聞

而另一大傳聞“車圈恆大”的其實是和常壓油箱綁定的相關話題,屬於前浪和後浪的複合性新聞,對此李雲飛在5月30日已經有過回復,這裡就不過多的贅述,總體來講,表明了比亞迪在負債率財務審計,供應商關係等方面的所有問題,屬於行業中正常的表現,並沒有爆雷的風險,反而領先於不少洋品牌大品牌。關鍵在於本次的回復中直接說河北某車企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煽動輿論,推波助瀾,並向深交所港交所國家相關金融監管機構惡意舉報比亞迪,但經過證券交易所及國家相關監管部門詳細調查確認比亞迪沒有問題,這一方面指名道姓,另一方面算是做出了官方的回復,多少安撫了一些消費者和普通的情緒。

幾乎直接指名道姓,比亞迪李雲飛再度回應近期兩大輿論風波 - 天天要聞

當然,本次的回應顯然不會終結相關的輿論戰,未來這種輿論的對抗仍將持續下去,正像此前的文章所述,行業第一,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一定會遭到競爭對手的合力針對,比亞迪如果想繼續當第一,就一定要直面這些問題,能有怎樣的表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銷量不行投訴媒體第一名,這家車企玻璃心太重了 - 天天要聞

銷量不行投訴媒體第一名,這家車企玻璃心太重了

首先車賣家先聲明也絕對是抵制那種造謠黑媒體的,車評人的角色應該是給消費者公平客觀的去呈現產品的好壞以及當前車企的一些經營狀況,以便讓消費者買到更好的產品,但是現在有些車企玻璃心嚴重到媒體稍微一對比就瘋狂投訴!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 天天要聞

從“500萬內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寵了?

當第二季度實際交付量比預期下限還少1.5萬輛,所謂“訂單持續湧入”的場面話,在資本市場眼裡已淪為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車近日公布的交付數據,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汽車行業激起層層漣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車 36279 輛,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 天天要聞

補貼後 8.98 萬!奇駿·榮譽上市!換新logo+懸浮大屏,搭2.0L四缸

新款奇駿·榮譽版上市,共推2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1.98 萬起!國補好價 8.98 萬起!這價格實在很有殺傷力!同步還推出限時 8 打購車權益,買得起用得起!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奇駿車繫纍計銷量1.9萬輛,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2025款奇駿·榮譽來了,新車主要針對造型細節進行調整,內飾換裝12.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最新車機系...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 天天要聞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約 38.4122 萬輛汽車,同比下降 14%,為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下滑。由於這一數據好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其股價上漲近 5%。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萬輛,生產 41.0831 萬輛。關鍵數據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總交付量:384,122 輛;2025 年第二季度總產量:410,244 輛。根據 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