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創新+責任”新思維 賦能非遺傳承人設計新世代非遺文創

2025年05月17日03:12:02 汽車 1439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寶馬“創新+責任”新思維 賦能非遺傳承人設計新世代非遺文創 - 天天要聞

近日,“BMW中國文化之旅”以“創新+責任”的新思維,啟動2025年系列創新行動,將通過“為寶馬新世代設計非遺+智能概念性文創”等四大舉措,為寶馬新世代中國專屬車型再添“中國味”!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寶馬新世代以負責任的科技創新呈現寶馬集團‘更人文、更智能、更負責任’的未來出行願景。寶馬的創新目標將永遠是客戶價值。新世代很多創新來自中國,在很多方面為中國量身定製,‘家在中國’不是口號,而是將創新基因植入本土土壤。為中國客戶創造有中國味道的文化氛圍也是寶馬新世代情感體驗創新的一部分。寶馬尊重傳統與傳承,致敬經典,面向未來,這是新世代的設計理念,也是寶馬進入未來的方式。”

寶馬“創新+責任”新思維 賦能非遺傳承人設計新世代非遺文創 - 天天要聞

傳承點亮未來,人文是科技的溫度

2025年將邀請資助非遺傳承人,進入“清美-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與清美教授共創,為BMW新世代設計概念性衍生文創品。該項目將遴選資助漆藝、編織、刺繡、雕刻、陶瓷、金工、嗅覺設計、木藝、竹編等非遺傳承人進入清美,與清美設計大咖以“非遺+智能”為設計方法,共同創作具有引領性的概念性非遺文創。

項目分三個階段推進:5月啟動非遺傳承人的遴選,6月至9月將展開創意工作坊與原型開發,10月到12月將進入項目成果發布階段。此次項目將遴選資助10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人才進入清美學習共創。遴選標準為:非遺項目需具有可大批量轉化和生產的可行性、傳承人需具備創新意識,能適應跨界合作,以及將優先選擇國家級或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遺產和文化體驗是人們獲得情感愉悅和共鳴的重要源泉。文化傳承不是復刻過去,而是在古今對話中創造更負責任的未來。

在傳承中創新,是非遺走入現代生活的路徑,也是寶馬進入未來的方式,更是寶馬新世代的設計理念。項目將結合寶馬的工業設計清華美院的設計力量,推動非遺的活態傳承與國際化傳播,打造兼具文化韻味、智能創新與用戶體驗的跨界作品,為當代“非遺走入現代生活”打造引領性的範式探索。

探訪隋唐大運河,續寫大運河文化推廣新篇章

2024年,由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寶馬愛心基金資助,由寶馬中國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BMW中國文化之旅大運河文化保護教育公益項目”正式啟動,重點聚焦大運河沿岸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廣。2025“BMW中國文化之旅”將於7月開啟大運河文化河南段探訪,聚焦隋唐大運河沿線的中原腹地,延續“傳承點亮未來”主題,開啟“行走四千年”的中華文明溯源探訪。通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方式,親歷中華文明的緣起與演進,探尋遺產背後的歷史紋理與生活智慧,汲取進入未來的智慧和力量。

大運河是世界遺產,代表“聯結”與“出行”。寶馬方面認為,文化聯結人。寶馬聚焦運河文化與智慧的探尋和保護,體現了寶馬尊重傳統與傳承,珍視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互鑒、美美與共的承諾。

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寶馬跨界《舌尖上的中國》共享中國味

為進一步推廣大運河文化,“BMW中國文化之旅”以“傳承點亮未來”為主題,跨界攜手CCTV國民級美食IP《舌尖上的中國》,推出跨界Vlog《賞味蘇州》,深度展示大運河沿岸的風味之美、蘇綉之美,助力大運河遺產“美起來,活起來”。目前,《探尋“運河之味”》已上線多個主流平台,播放量超千萬次,通過公眾喜聞樂見的內容推廣大運河和文化,提升了公眾對於大運河文化的認知度。

首個非遺文創品上市,助力兌現“非遺走入現代生活”承諾

日前,作為“BMW中國文化之旅”第一款將公益成果孵化為文創產品的創新之作——“BMW非遺龍泉青瓷旅行茶具”也已正式上線MY BMW APP,標誌着寶馬企業社會責任在非遺保護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延續新世代願景,“以傳承點亮未來”,真正實現了助力“非遺走入現代生活”。

“BMW非遺龍泉青瓷旅行茶具”由浙江省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才史德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張雷聯袂打造,以工業設計的理念與古老龍泉青瓷製作技藝完美融合。該茶具整體造型顛覆了中國傳統茶器具的造型範式,靈感源於BMW新世代極簡的前臉造型以及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中的BMW首創向心中控,一經上市便獲得了廣大公眾的關注與好評。

唯有責任為先才能行穩,唯有長期主義方能致遠

寶馬集團樹立了“更人性化、更智能、更負責任”未來出行的願景,在這一願景引領下,寶馬集團方面認為,商業成功、生態環境與社會責任可以並行不悖。寶馬在中國絕不僅僅是一個汽車製造公司,寶馬“家在中國”30年,早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分子,並已經是中國社會卓越的企業公民。寶馬“家在中國”意味着,寶馬深度參與中國社會核心議題,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持之以恆為這個家園創造長期價值。

2008年,寶馬建立了中國汽車行業內首個企業公益基金——寶馬愛心基金。2005年發起“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至今20年;2007年發起“BMW中國文化之旅”,至今18年;2021年發起“BMW美麗家園行動”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中國重大社會議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編輯:張碩校對:顏京寧)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國標委最新發布,事關動力電池耐久性,比亞迪“沉冤得雪”了? - 天天要聞

國標委最新發布,事關動力電池耐久性,比亞迪“沉冤得雪”了?

在過去多年裡,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不僅在插混、增程和純電的技術路線上,伴隨着很多爭議,而且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動力電池的“技術流派”也伴隨着很多爭議,其中最核心的爭議就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到底誰更強的問題……在國內的主機廠或者動力電池供應商中,比亞迪應該是堅持磷酸鐵鋰最為徹底...
著名電動汽車 被申請破產審查! - 天天要聞

著名電動汽車 被申請破產審查!

5月13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哪吒汽車關聯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為上海禹形廣告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天眼查App顯示,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法定代表人為方運舟,註冊資本約28.37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
對話馬振山:國際車企不是慢 而是在排兵布陣等待時機“出手” - 天天要聞

對話馬振山:國際車企不是慢 而是在排兵布陣等待時機“出手”

本報記者 尹麗梅 張碩 北京報道“當前,汽車行業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拐點。如果說過去汽車產業技術的迭代、進化是漸進式的,那麼當下電動汽車的發展則呈現出指數級爆發的態勢。在全球製造格局劇烈變動、國內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品牌競爭變得尤為激烈。
千人汽車保有量僅250輛   師建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仍處於普及期 - 天天要聞

千人汽車保有量僅250輛 師建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仍處於普及期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張碩 北京報道“2024年年底,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和千人汽車擁有量分別達到3.53億輛和250輛。歐洲、美國、日本千人汽車擁有量分別為567輛、868輛、624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日前在一場汽車活動上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從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千人汽車擁有輛遠低於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吉利銀河星耀8哪款值得買?推薦130km EM-i 旗艦版 - 天天要聞

吉利銀河星耀8哪款值得買?推薦130km EM-i 旗艦版

【太平洋汽車 導購頻道】現在新能源轎車市場真夠卷,車長超5米的中大型轎車吉利銀河星耀8把價格干到12萬左右,目前指導價為12.58萬-16.58萬元,最重要新車正享有限時優惠價格為11.58萬-15.58萬元。 吉利銀河星耀8(詢底價|查參配)全系標配吉利雷神超級電混系統,0-100km/h加速達到6秒級,饋電油耗3升級;配備寧德時代18.4...
買車可暫離職兩個月 - 天天要聞

買車可暫離職兩個月

“買車可暫離職兩個月”這一說法是深藍汽車CEO在特定活動上的言論,涉及勞動權益模糊地帶及潛在法律風險,並非普遍適用的公司政策。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在公司三周年活動上表示,購買旗下車型G318無憂穿越版的員工可申請離職“野一下”,玩兩三個月之
全球累產2859萬輛整車、首座海外新能源整車工廠投產,長安汽車邁入產業出海新階段 - 天天要聞

全球累產2859萬輛整車、首座海外新能源整車工廠投產,長安汽車邁入產業出海新階段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洋)5月16日,隨着一輛深藍S05右舵版駛下生產線,長安汽車首座海外新能源整車工廠——羅勇工廠正式投產,同時也迎來長安汽車全球第2859萬輛整車下線的高光時刻。自2023年11月8日奠基以來,僅用時一年多,長安汽車羅勇工廠便正式投產。據了解,該工廠總投資約100億泰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已建成產能...
坦克品牌保值率雙冠加冕 書寫中國保值神話 - 天天要聞

坦克品牌保值率雙冠加冕 書寫中國保值神話

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波瀾壯闊的海洋中,坦克品牌猶如一艘滿載榮譽與夢想的旗艦,引領中國汽車品牌破浪前行,駛向價值的新彼岸。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分會和第一車網聯合發布的《2025Q1中國汽車保值率排行榜》上,坦克品牌憑藉三年保值率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