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車大同公司員工劉斌濤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在現場接受表彰。
劉斌濤,中車大同公司檢修分公司高級機車調試工,高級技師和高級工程師“雙師型”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山西省政府津貼,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山西省勞動模範、中國中車首席技能專家、高鐵工匠等榮譽稱號。
山西晚報記者見到劉斌濤時,他戴着一副眼鏡,質樸、率真。“大家都說你是機車調試界的‘福爾摩斯’,眼睛能穿透鋼鐵,眼眸里印着電氣線路圖紋路,任何微小的設備異常都逃不過你的火眼金睛。”他靦腆地笑笑:“是我運氣好……”
“真正到了要獨自挑大樑的時候了。”
2010年,檢修分公司剛剛成立,劉斌濤第一時間響應公司號召,主動提出到機車檢修領域工作。這對於已經在新造機車領域取得成績的他,極富挑戰性。崗位的調動意味着他要走出舒適圈,從零開始,大量學習和儲備機車檢修知識。
“進入大修車間後我脫離了師傅的庇護,那時候才意識到,真正到了要獨自挑大樑的時候了。”劉斌濤說。但手不釋卷的他早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新的領域、陌生的知識帶給他的反而是接觸新事物的新鮮與好奇。
在理論與實踐的反覆結合探索中,他逐漸掌握電力機車檢修要點和工藝要求,帶領團隊逐一打通檢修機車調試的一個個難關和瓶頸問題,以紮實的功底和過硬的技術成為行業公認的大功率電力機車檢修技術帶頭人。
接觸電力機車調試二十餘年,劉斌濤最愛順利解決疑難故障的瞬間,柳暗花明又一村時的豁然開朗令人着迷。每一次“出征”,他肩上都擔著“中車大同公司”的擔子,一言 一行皆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人前,他不辭辛勞、爭分奪秒探查問題;人後,即使在路途中,他也反覆鑽研機車圖紙,在腦海中預設一個又一個方案。
談到外出解決問題的那些經歷時,這位“福爾摩斯”總說自己是運氣好——困擾他人許久的問題,他上車沒多久就能直擊要害。好運的背後,其實是多年來豐富的經驗累積,也是上天對敬業者的獎賞。
“要想人前露臉,先得背後吃苦。”
提起2013年的那場技能比武,劉斌濤仍舊記憶深刻。在當時公司所有參賽選手中,他是年齡最大的。然而,年齡大也有年齡大的優勢:“年紀大了睡眠時間就變少了,都不用鬧鐘,每天一到5點多自動就醒。”清晨5點至7點是屬於翻閱記誦理論知識的時刻,實踐操作練習要到晚上9點才能結束,回家後直到入睡前手中捧着的理論書籍也不能放下……在備戰技能比武的那段時間裡,時光就是如此循環往複地悄悄溜走。
最終,在原中國北車第六屆職業技能競賽暨中國北車第五屆青年職業技能競賽中,他獲得第二名,被集團評為技術標兵。“要想人前露臉,先得背後吃苦”,劉斌濤對這段經歷做出了總結。每天叫醒他的,不僅是漸長的年齡,更是對更高技能更好成績的執着追求。
“我的創新出發點就是,如何能省時、省力、省錢。”
“當你在生產現場看見很多人圍在一起,絞盡腦汁、費神費力完成某一項工作時,這裡一定就有可以創新、改進的地方。”許多人談到創新只覺得一頭霧水,不知從何處下手。一線操作工出身的劉斌濤卻始終從工人本位出發,從觸及工人日常工作的細枝末節出發,善於觀察、長於思考、勇於創新。
走進2024年掛牌中車集團技能大師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機車調試金藍領工作室,實驗台上的電線錯綜複雜卻井然有序。就是在這裡,劉斌濤帶着工作室成員一起做實驗、搞創新。或是一個小巧精緻的檢測儀,或是裝在小箱子里隨提隨走的顯示器……他們的創新,真正能解決機車調試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我的創新出發點就是,如何能省時、省力、省錢。”
不貪圖廣而深的大課題,只着眼於一個個日常工作中的真實情景。提升日常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維修成本、提升機車產品質量……創新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劉斌濤始終認為,先有創新思維,才有創新行為。而那些靈光乍現的創新思維從不是憑空而生,是他常年閱讀學習的厚積薄發。30餘項合理化建議及革新技術方法、3項先進操作法、8篇技術論文、2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劉斌濤在平凡的崗位上源源不斷地輸出成果,展現着高級技師和高級工程師“雙師型”人才的獨特風采。
“有什麼鎚子,打什麼釘子,走什麼路。”
一輩子開車零事故的姨父為劉斌濤留下了“敬業愛崗”的初印象,剛上班時替獲得“公司勞模”榮譽的師傅參加團拜會更燃起了劉斌濤對“勞模”的嚮往。帶着這份傳承,劉斌濤立志做一位好師傅。
“培養出來的徒弟比師傅強,就是最大的成功!”談到徒弟們,劉斌濤的神情溫柔了許多,掰着指頭細數起每個人的特點。或內斂或調皮的徒弟,歷經多年的錘鍊早已成為技師及以上的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擔當重任。
如今的調試隊伍已擁有技師20人,高級技師7人,中車級技能專家4人。作為考評員與內訓師,他精心打磨培訓課程,以實戰為導向培養學員實操技能,帶領團隊在國家級、省級、集團級等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
談及他眼中的師傅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劉斌濤的開山大弟子劉雁明說:“我覺得師傅特別有耐心、愛鑽研。”電力機車調試工本就是一個特別需要耐心的崗位,要看懂縱橫交錯的理論圖紙,要逐一調試數百個項點,要從千頭萬緒中抽絲剝繭……但劉斌濤從來不會因此煩躁,反而沉浸在“知行合一”的快樂中。師傅的存在,對劉雁明而言,是燈塔,更是支柱,“只要師傅在,我心裡就有底了。”
機車調試金藍領工作室的牆上掛着骨幹人員名單,細細一看,幾乎都是劉斌濤的徒弟。也許這就是“有什麼鎚子,打什麼釘子,走什麼路”的最好寫照。劉斌濤身先士卒回答着“工人成長之路該如何走?”這一問題。
“不能則學,疑則問,欲行則比賢,雖有險道,循行達矣。”熱愛讀書的劉斌濤從黃金屋中尋得這句箴言並奉為圭臬。他說他喜歡爬山,喜歡坐在山頂吹風的感覺。而他從一名普通電工走到全國勞模的這一路,又何嘗不是在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山。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盤山路上的艱難險阻亦終成就了一代機車調試界“福爾摩斯”。
談及未來,劉斌濤有着許多期待與設想,但都繞不過“傳承”二字。他希望能將自己的秘籍繼續傳授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人走上光明大道。感受過光的溫度,劉斌濤下定決心,要做那支照亮前路的燭。
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