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2全國智能駕駛測試賽在車圈備受關注,這無遺為智駕軍備競賽搭建了一個“近身廝殺”的擂台,讓車企之間的智駕較量更加白熱化。作為2022年舉辦的唯一一個國家級專業智能駕駛測試比賽,量產車型組基本涵蓋了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國內市場上銷售的主流量產智能汽車品牌。
遺憾的是,傳統大廠出身,志在拿下“智駕領域行業TOP3”的飛凡汽車沒來得及參賽,讓我們還無法看到其與新勢力們正面交鋒的表現。不過,最近飛凡R7無激光雷達版本的專業媒體實車道路測試曝光,我們可以透過實測看一看即便不是頂配版的飛凡R7在“用戶”眼裡的真實智駕水平。
32顆頂級感知硬件和全融合算法加持,沒有激光雷達的飛凡R7智駕實力也不容小覷。據官方透露,飛凡汽車在選擇硬件初期,就考慮到了如何將全融合算法應用在不同傳感器版本的車輛上,以保障用戶的安全智駕體驗。在迄今為止的實際測試中,無激光雷達版本的整體智駕體驗也都非常優異。
此次測試的是將32個頂級感知硬件集於一身的版本,除了沒有搭載那顆來自 Luminar的激光雷達,其餘硬件一顆不少。包括國內首發量產的采埃孚Premium 4D成像雷達、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增強版遠距離點雲角雷達、高精度地圖等,同時,也擁有最強大腦——兩顆Orin X芯片,總算力高達508 TOPS。硬件冗餘仍然具備可實現更高級別輔助駕駛的能力。
業內首創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也沒有落下。綜合了前融合和後融合優勢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相較於前融合算法進行的大量冗餘的系統驗證,以及後融合算法單一類型傳感器因自身能力限制導致的漏檢或誤檢,可以得到更快、更准、更安全的檢測結果。
實測證明,即便是不選裝激光雷達的飛凡R7,在實際智駕體驗中也並不會感受到多大區別,整體表現仍可圈可點。尤其在智能進出匝道、靜態障礙物識別與避讓等多個普遍被視為行業難點的智駕場景識別上具有明顯優勢,仍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安全、更可靠、更人性化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體驗。
智能進出匝道,總體表現令人驚喜。在測試中可以看到,飛凡R7通過更遠距離和更精準的綜合感知,在進入匝道前2km左右,系統會主動發起變道,切入的時間、距離對於駕駛員來說非常合適。同時,在大麴率彎道,車速調節也很合理,給駕駛員很高的安全感和穩定感。這與有激光雷達的版本表現幾乎沒有區別。
靜態路障感知,表現更優秀。在實測結果中看到,飛凡R7可以遠距離、靈敏感知、精準識別靜態路障,並進行安全的快速避讓準備,避免極端情況發生。面對施工場景,飛凡R7的策略是減速、變道繞行,這與只有主動剎車的策略比起來更聰明,也更加符合駕駛員的常規操作。當然,如果旁邊車道有車而無法變道繞行的情況下,系統則會最終在障礙物前減速至停下。這與搭載激光雷達的版本在智駕算法邏輯上的表現也幾乎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逼停”模擬測試環節,本次沒有搭載的激光雷達的飛凡R7(以時速80km/h測試)所發揮出來的能力比此前搭載了激光雷達的車型(以時速60km/h測試)還要好,一方面源於飛凡團隊在短短一個月內,針對這種場景進行了算法迭代和多輪測試驗證,另一方面則得益於Premium 4D 成像雷達提供的點雲數據,雖然它的成像效果可能不如激光雷達,但是對物體的輪廓、位置信息獲得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場景重構”準確度、美觀度兼具。“場景重構”即中控屏上展示的感知結果,與特斯拉的“Mind of Car”同理。車輛運行時,無論智能駕駛功能是否開啟,“場景重構”都時刻處於在線狀態,用戶可在中控和儀錶屏上看到後台算法的感知要素和探測效果,就像以一個“上帝視角”來看“車輛眼中的世界”,從而更容易理解車輛行駛的決策邏輯。在實測結果中可以看到,即便沒有激光雷達的加持,“場景重構”的準確度和美觀度也仍然兼具。
總體來說,測試媒體認為,沒有搭載激光雷達版本的飛凡R7,在智駕上的表現也可以進入第一梯隊了。其實,激光雷達更主要的作用是給未來L3、L4等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做硬件儲備,它的最大效能在當前階段還不能完全發揮出來。但有一說一,搭載了Luminar激光雷達的飛凡R7將會提高智駕水平的上限,讓用戶享受到更高階的智駕體驗。我認為,用戶可以面對一些自己在乎的用車癥結來選擇相應的版本。
在這場智駕“軍備競賽”中,誰能標定新錨點?答案雖然還未揭曉,但可以看到的是,飛凡汽車正力求用“極致硬件+全融合算法”的組合拳,扛起智駕屆“卷王”這面挑戰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