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說:“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
再多的物質財富,也經不起無度的揮霍。
學會開源節流,財富才能長久。
這漏財的3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1、懶
曾國藩所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一個人一旦沾染了懶惰,就容易走火入魔。
變得只想安逸、不想付出,只想靠人、不想靠己,只想享福、不想吃苦。
輕則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重則吃喝嫖賭,敗光家產。
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自幼生活優渥。
住洋樓、穿西裝、學英文,零花錢裝在雕花檀木盒裡。
12歲時分家產,分到上海繁華地段房產數棟、安徽1.3萬畝良田、蘇州山場一片,每月還能從銀行支取500塊大洋。
手裡有了錢,李子嘉開始放縱自我。
他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午後牽着獵犬招搖過市。
27歲時,李子嘉敗光所有田產,僅剩上海一棟老宅。
這才想起自謀生路,卻遭族中長輩斷絕關係。
陪伴他的姨太太沈氏,也帶走最後3根金條和翡翠鐲子消失不見。
生活總是公平的:付出才有收穫,努力才有回報。
只想着貪圖安逸,可能會一時得意,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2、奢
俗話說得好:“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一個家庭想要興旺,就像用針挑土一般,一點一點地積累財富;若要衰敗,則好似大浪淘沙,財富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盛恩頤是晚清首富之子,繼承的財產超過民國政府3年的稅收,可謂天文數字。
他曾是上海第一部奔馳車的車主,為顯闊綽,命人把車牌換成銀質,並刻上自己名字,還將牌號換成“4444”。
除了豪車,盛恩頤還酷愛豢養駿馬。
他購買了一大片土地用來做馬場,裡邊養着的75匹馬,都是從各地購買的上等純血品種,隨便一匹馬的價格都夠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開支。
如此奢侈無度的生活,支撐不了太長時間。
盛恩頤沒錢時,就拿家中古董去當鋪典當,次日銀行開門再取錢贖回,把上海灘的當鋪當成“第二銀行”。
家產被他賣盡後,窮困到吃不起飯,只能沿街乞討。
財富就像沙漏,奢侈則是加速流逝的裂縫。
守住錢袋子,從來不是委屈自己。
而是用理性駕馭慾望,讓今天的節製成為明天自由的底氣。

3、比
美國作家馬歇爾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這山望着那山高,永遠不會滿足;吃着碗里看着鍋里,永遠都會貪圖。
為了一時的面子與人攀比,不是眼紅別人,就是消耗自己。
京劇演員王珮瑜年少成名,被譽為海上“小冬黃”。
曾一度與人攀比,在物慾中迷失了自己。
她買豪宅、開豪車,出入各種高檔場所。
為了滿足膨脹的物質需求,不停地接商演,忙得筋疲力盡。
看別人創業賺錢,也曾放棄京劇團長的身份,成立個人工作室。
很快卻宣告失敗,最終重返上海京劇院。
攀比的心,讓人失去快樂;知足的心,讓人享受幸福。
與其羨慕別人的生活,不如踏實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