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的父親任正非說過一句話:“沒有傷痕纍纍,哪來的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30餘次出庭的孟晚舟,每次都以盛裝示人,似乎告訴人們,她不會被打敗。
而滑雪冠軍谷愛凌的母親谷燕也常對她說:“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常態。”
孟晚舟和谷愛凌能取得勝利,是因為她們都有韌性,那是一種抗挫折的能力。
作為她們的父母,是如何把一次次挑戰變成孩子成長的契機呢?
在《從輸不起到了不起:培養孩子韌性的五大心理支柱》中,美國作者托娃·克萊因就提到:
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危機事件或創傷經歷到來之前主動幫助孩子建立起他們的韌性。
親子關係可以成為韌性的孵化器
谷愛凌是全職學生,當她把滑雪運動作為自己的目標後,發現第一個難題是滑雪場太遠,來回需要8小時。
但她的媽媽谷燕堅持每周開車送她在學校和滑雪場往返。
谷愛凌則學會了在車上休息、學習、洗漱和化妝。
有一次在比賽前一天,她突患感冒,喉嚨腫痛,還高燒不退。
她難受地抱着媽媽痛哭,但媽媽柔聲安慰她,讓她放鬆心情,好好休息。
那次比賽,帶病堅持到底的谷愛凌,竟然超常發揮,獲得了冠軍。
有研究表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就感到有安全感。覺得自己被接納、被理解和被愛。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兒童能夠發展他們自己的內在資源,去很好地適應變化和調整自己。
可以說,親子關係就是韌性的孵化器。有了韌性,孩子可以從容應對一切壓力。
培養孩子韌性的5大心理支柱
其實,孩子的韌性不一定來自於劇烈的生活變化。
父母在和孩子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幫助他做到以下5點,也可以使孩子變得更有韌性。
- 建立對他人的信任,並由此獲得安全感。
- 管理情緒的能力。
- 對某種情況採取行動或進行某種控制的主動性。
- 尋求幫助和他人聯結的意識。
- 感到自己被他人接納。
以上5種方法,是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心理學副教授托娃·克萊因在書中提出的:培養孩子韌性的五大心理支柱。
研究證明:一位與孩子有很好聯結的父母,有助於孩子奠定自我調節的基礎。
孩子有了韌性,就獲得了應對一切挫折的免疫力。
也才能不懼怕失敗,不會輕言放棄生命,不會抑鬱不會焦慮。
書中金句分享:
與過去那種自上而下的角度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同,你要與你的孩子建立起一種既是錨點又是容器的關係。
作為錨點,父母的作用就像一個穩定的船舶停靠處,牢牢固定着成長中的孩子,防止他這艘小船在強大的水流或風暴中顛簸。
作為容器,父母要建立並培養出一種能在情緒上為孩子提供空間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可以自由地體驗和表達他們所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