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6屬於借位減法。
借位減法好多小孩很容易迷糊。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重視課本的家長,或者你們孩子的數學老師重視課本。
這個問題就不難。

我們來看一看課本上是如何演示這個問題的。
第一步:是教孩子們位值制,如下圖。

這些都是用實物演示的。
幾個十,幾個個。
用小棒如何演示,用算珠如何表示。
這一點會反覆練習。

第二步,再切換到整十的減法。
50-40
用小棒演示,5個十,減去4個十。
這些理解起來沒問題。

第三步,到普通減法,用算珠演示。
25-4=21
這裡為什麼不用小棒了?因為要使用位值制減法了,用算珠更合適。
看下圖,課本上的演示。

第四步,引入豎式
先是不需要借位的減法。
57-42=15。
用算珠演示:
分別是7個減5個;
5個十減去4個十。
然後再抽象一步,把算珠去掉,切換豎式。

只要位值制掌握的好,孩子就知道十位上的5代表什麼,個位上的7代表什麼。
自然而然的可以切換到豎式。

這就是為什麼一年級需要反覆使用計數器,需要小棒這個教具。
孩子需要從現實中不斷演示幫助自己理解,然後再抽象到數字符號。
第五步,進位加法和借位減法
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章節了(北師大版本)。
進位加法依舊是用小棒和算珠演示的。
讓孩子們反覆操作,個位滿一個十了,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
或者小棒滿一個十了,捆起來,這樣10個一捆的小棒多了一捆。

只是,這次還加了豎式。
豎式滿十了,也是進一,書寫時老師會解釋,孩子要把小1寫在豎式上,以作為標記。

好,下面來到借位減法。
依舊是用算珠,小棒,還有豎式演示。
30-7
個位上沒有珠子的時候我們把十位的一個珠子移過去,然後去做減法。
而十位少了一個珠子,我們要從計數器上可以看出來,但是從豎式上需要做標記。
25-8
5減8不夠減,從十位借一個珠子,那麼它就有15個珠子了。
用15個珠子去減8,就是個位上剩下的數。
而十位借出去一個十,剩下1個。

經過這樣的反覆練習,孩子們來到第六步。
第六步,三位數借位減法
先算100-48,個位沒有數,去向十位借,十位為沒有數,去向百位借。
百位一個百有10個十,於是它給了十位10個十,十位又給了個位1個十。
現在可以用來減了。
這一步是要用計數器撥弄算珠反覆演示的。
書上講的很清楚。

那麼理解了這一點,101也沒有關係。
101-26,
1-6不夠減,去向十位借,十位說我沒有,就找百位,百位給了它十個十,然後它又給了個位一個十,這樣就可以去做運算了——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在計數器上反覆撥弄一下,孩子就理解了。
當他理解了之後,你可以幫他切換到豎式,在計算豎式的時候,腦子中反覆想到的都是計數器的撥動過程,漸漸的就內化了。

一年級下學期,用一本書在層層遞進。
如果認真跟下來,孩子能學會的。
只是現在好多但是現在好多家長比較着急,早早的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或者是上外面的輔導班。
這些老師都比較注重做題,直接上豎式,而等孩子去上課的時候,又覺得這些東西都很簡單,在課內沒好好聽老師講。
這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件壞事。
書本上的概念沒有吃透,學起來等於建一座有bug的大廈,越往上,越不能網上附着東西——會塌。
這就是今天的分享了
謝謝閱讀,本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