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2025年03月14日23:10:14 育兒 5104

每經記者:唐俊    每經編輯:楊歡

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819627

生育一孩補貼1萬元、二孩補貼5萬元、三孩補貼10萬元……

3月13日,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發布落實《關於促進人口集聚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育兒補貼項目實施細則及服務流程。

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 天天要聞

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發放育兒補貼”後,率先行動起來的城市。事實上,作為北方弱首府,呼和浩特的存在感一直並不算高,幾次被置於聚光燈下,都與“人口焦慮”這樣的話題相關。

在生育率走低,人口自然增長率放緩的大背景下,如何鼓勵生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衛健委近日表示,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育兒補貼操作方案,全國層面的補貼政策即將出台。隨着政策方向明確,今年預計會有更多地方出台地方配套政策。

回顧過去幾年,已經有不少城市出台了育兒補貼政策。但呼和浩特是國家層面明確傳遞出用“真金白銀”支持增強生育意願的信號後,第一個發放補貼的城市,並且其補貼額明顯高於其他城市。

這對於其他城市是否有示範效應?這些年已經實施育兒補貼的城市,他們生育率是否真的提高了?除了育兒補貼,支持生育又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哪裡補貼最多?

呼和浩特的育兒補貼“免申即享”。

一孩補貼1萬元為一次性發放;二孩5萬元分5年發放、每年1萬元直至5周歲;三孩10萬元分10年發放,每年1萬元直至10周歲。

實際上,在呼和浩特之前,已有多個城市出台了育兒補貼政策,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

2021年7月,攀枝花在全國率先推出育兒補貼政策,戶籍在攀枝花並且在當地參加社保的群體,生育第二個孩子和第三個孩子並落戶當地,每個孩子每月發放500元,直至孩子3周歲。

作為第一個發放育兒補貼的城市,2022年初,國家衛健委還邀請了攀枝花副市長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向全國介紹工作經驗。之後,更多地方陸續出台了育兒補貼政策。

據城市進化論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餘個城市發放育兒補貼,基本都是從第二個孩子開始補貼,其中常見的補貼形式為按月補貼。

例如,哈爾濱為每個二孩每月補貼500元至3周歲,為每個三孩每月補貼1000元至3周歲,總計分別和獲得1.8萬元和3.6萬元的補貼。

還有少部分地方是按年補貼,比如甘肅臨澤縣每年為二孩補貼5000元,每年為三孩補貼1萬元,到3周歲時分別可領取1.5萬、3萬元。

也有一些城市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例如長沙對三孩及以上一次性補貼1萬元,杭州對二孩一次性補貼5000元,對三孩一次性補貼2萬元。

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 天天要聞

最新出台政策的呼和浩特是補貼額度最高的城市,二孩補貼5萬元高於其他已公布補貼政策的城市,三孩補貼10萬元更是“遙遙領先”。另外,呼和浩特也是目前唯一對第一個孩子進行補貼的城市。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楊成鋼對我們表示,各地出台補貼政策前,都會根據當地財政情況和生育情況進行詳細計算,如果補貼太低則效果有限,補貼太高財力又難以支撐。

財政能否支持?

過去十年間,呼和浩特出生人口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呼和浩特出生人口為3.56萬人,到了10年後的2023年,其出生人口僅為2萬人,下降了四成多。

另一方面,當地的死亡人數卻在不斷上升。2014年,呼和浩特死亡1.25萬人,2023年死亡了2.27萬人,上漲了82%。

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 天天要聞

呼和浩特寄希望通過育兒補貼提高生育率,但也有人擔心,最高10萬的育兒補貼是否會對當地的財政造成負擔?

“雖然呼和浩特三孩補貼較高,但是實際的財政支出與三孩比例有關。”楊成鋼說。呼和浩特未公布當地一孩二孩三孩的比例,從全國來看,2023年新生兒中一孩佔比47.4%,二孩佔比38.8%,三孩及以上佔比13.8%。

按照上述比例,我們可以藉助deepseek做一個粗略計算:

假設呼和浩特每年出生人口為2萬人,育兒補貼按現有政策執行。那麼,呼和浩特十年時間將支出71.72億元育兒補貼,其中前三年的支出分別為2億元、4億元、6億元。

呼和浩特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4.8億元,如果按照6億元計算,育兒補貼佔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3%。但這只是育兒補貼,不包括其他生育支持支出,最終的支出可能會更高。

這樣的投入,對地方政府來說,有沒有壓力?

以湖北天門為例,天門於2023年9月出台生育支持政策,目前二孩每月補貼800元,三孩每月1000元,另外買房最高可獎勵12萬元,還有產假補助、生育補貼等支持。

2024年,天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億元,鼓勵生育投入佔比不到2%。天門市財政局副局長宋小紅接受採訪時說,財政可以承受。

攀枝花已執行了多年的育兒補貼,截至目前,全市財政累計兌現育兒補貼2897.95萬元。但攀枝花財政收入較高,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02.58億元,壓力相對更小一些。

“發放育兒補貼屬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的政策,由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財政狀況制定,中央對此予以倡導,因此,育兒補貼的具體內容、申請條件、發放標準和補貼幅度等可能因地區而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胡澤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育兒補貼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部分地方面臨的難度較大,獎勵金額相對較少,不過這也符合中央要求各地從自身實際出發確定生育獎勵政策和金額的原則。

“如果地方財政資金匱乏,即便有良好的政策意願,也無法落實補貼資金。所以,根本上還是要依靠地方經濟發展,增強財政實力,以此惠及更多民眾”,她補充道。

“催生”效果如何?

在楊成鋼看來,育兒補貼是積極的政策引導,表明地方政府支持生育的明確態度,真金白銀的支出也適當降低了家庭生育養育成本。

不過他也提到,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整體養育成本仍然很高,除了育兒補貼,還應該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去年國務院出台政策,要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其中提到了諸多配套服務,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加強住房支持、完善促進婦女就業政策等。

打響育兒補貼“第一槍”,這個北方城市急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4056

不少城市已經提供了相關服務。例如天門,除了育兒補貼、購房補貼、產假補助等,還在職稱評定上向二孩、三孩父母傾斜;攀枝花向0-3歲的嬰幼兒發放入托券,多孩家庭購房時享受更高額度的公積金貸款等。

呼和浩特此次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也是一套“組合拳”。育兒補貼之外,當地將對嬰兒進行耳聾基因、遺傳代謝病和兒童安全用藥免費篩查,針對適齡婦女開展免費“兩癌”篩查(宮頸癌乳腺癌),發放3000元的牛奶電子券(伊利和蒙牛各1500元)。

在多數城市還在醞釀針對0-3歲的托育政策時,呼和浩特已將支持政策延伸到小學教育:

在義務教育階段二孩入學“幼隨長走”“就近擇優”,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學可在全市自由選擇;在小學起始年級試點取消入學戶籍限制,自有住房人員與房戶一致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放寬小學入學年齡,在當年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均可登記入學。

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如何?先來看天門,2024年,天門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長17%,遠高於全國5.8%的同比增幅,這也是當地出生人口數量8年來首次由降轉增。7217名新生兒中,有3653人為二孩或三孩,佔比超50%。

還有攀枝花,以推出育兒補貼的2021年為分水嶺,從2018年至2020年,攀枝花出生人口數量連續三年呈負增長,平均降幅為12.26%;從2021到2023年,出生人口降幅逐漸收窄,平均降幅縮小到0.8%。其中在2023年,全市出生人口8296人,較2022年增長8.74%。

不過,楊成鋼也表示,補貼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生育,但目前年輕人“恐婚”“恐育”,並不全是因為養育成本壓力,生育觀念的改變同樣是重要因素。第一次人口轉變源於經濟因素,第二次人口轉變是文化機製作用。

“整個社會形成積極樂觀的生育文化氛圍,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各種補貼。”楊成鋼說。


每日經濟新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象 - 天天要聞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象

年少不懂事,老來才知其中味。歲月沉澱,我們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們更懂親情;閱歷多了,我們才體會到父母引導的意義。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適度引導,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我們在歲月長河裡穩穩地走。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 天天要聞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原標題:“曬”娃變“啃”娃?“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調查哭鬧打架、暴飲暴食、測評成年人化妝品、模仿奇怪行為……半月談記者發現,多個社交平台上的親子賬號雖流量火爆、吸粉眾多,但其發布的短視頻引發爭議。一些“親子流量”賬號已從記錄孩子成長異化為製造營銷“商機”。用小孩哭鬧打架來“吸睛”?“試一款不脫妝的...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 天天要聞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人們常說的“頭孢配酒,說走就走”不可輕視。近日,重慶市渝北區公安、消防、衛生部門聯合,成功將一名酒後服用感冒藥陷入昏迷的年輕男子從死亡線上拉回。“我聯繫不上兒子了,他現在有可能很危險!”5月14日,渝北公安悅來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的求助。原來,市民代女士與獨居的兒子劉某失聯已近10小時,沒有兒子的消息,心...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看《是女兒是媽媽》,還蠻心疼李嘉格的。 我都有點擔心她的精神狀態了,長期處於如此複雜難解的情感關係中,自己暴飲暴食很容易情緒崩潰,也會影響到她自己的身體,嚴重的精神內耗,更會危及到她自己跟....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 天天要聞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視頻監控截圖。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莉莎 通訊員 蘇艷敏 湘潭報道“醫生,醫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時44分,湘潭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傳來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攙扶着踉蹌入院。當轉運床剛抵達婦產科急診室,新生兒的小腦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醫護人員瞬間啟動“快進模式”,消毒鋪巾、托舉保護...
小滿意,生日快樂 - 天天要聞

小滿意,生日快樂

親愛的小滿意:七年前的今天,你宛如一顆裹着蜜糖的小星星,降臨於“520”這個浪漫的日子,自那以後,每個“520”都成了我們家獨有的節日,愛意在此處匯聚。你既聰慧又美麗,既善良又可愛,你攜着初夏的陽光而來,給我們一家帶來了喜悅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