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2025年02月02日00:20:36 育兒 3706
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 天天要聞

看過麥家在鳳凰衛視的一個訪談片段。

主持人問:“走到人生需要和解的地方,我們該怎麼辦?”

麥家回答:“當你感到困難重重時,少跟人打交道,多和書打交道。”

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 天天要聞

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種種挫折與困境。

很多人遇到一點難題,就會忍不住向外界傾訴,總希望有人能夠幫助自己。

但人性總是捧高踩低,越是不順時,他人就越會冷眼旁觀。

所以,與其寄希望於外界,不如向內求索。

少說話,多讀書,慢慢沉澱,靜靜蟄伏。

當你熬過了這段無人問津的日子,餘生便皆是坦途。

1

少跟人說話

《水滸傳》有個經典橋段,令人唏噓不已。

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掉了。

李逵悲痛欲絕,憤而殺死了四隻老虎。

回到梁山後,他向眾兄弟哭訴此事。

誰知晁蓋、宋江二人聽罷,仍只為山寨新加入了兩位頭領高興,笑着道:

“被你殺了四隻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兩隻活虎,正宜作慶。”

這一幕,正應了魯迅的那句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於你而言再難過的事,在別人眼中不過是笑話。

別人不懂你的感受,你哭得再大聲,也只是白費工夫。

作家李尚龍曾收到一封讀者來信。

讀者是位年輕的女士,剛步入職場不久。

有段時間,她遇到了工作瓶頸,犯了幾次小錯,頻頻受到上司的批評。

碰巧這時候,父母的身體又出了點問題,她的心情非常低落。

她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就給朋友發信息傾訴愁悶。

本以為朋友會及時開導她,結果等到深夜,對方才輕描淡寫地回復說:

“剛在忙,生活就這樣,別想太多了,早點休息吧。”

失落的她,第二天又跟關係不錯的同事,傾吐自己的難處。

對方耐心地聽她說著話,還不時道“你是挺難的”。

不承想,同事轉頭就把她的遭遇添油加醋,當作笑料說給旁人聽。

讀者直接氣哭了,她不明白,人心怎就如此涼薄?

對此,李尚龍回信道:

“相信我,訴苦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別人的憐憫。”

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不過是冷暖自知,各自悲喜。

很多時候,你的情緒,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你的困難,別人也沒法替你解決。

一味向別人訴苦,只是在反覆撕扯自己的傷痛。

正如莫言在《檀香刑》中所講: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你哭哭啼啼時,沒有幾個人真同情你,更多的是看笑話。”

人在低谷,四處乞求寬慰,不如自己默默療傷。

向上的路,只能獨自走;生活的難,只能自己扛。

少跟人說話,學會自我消化情緒,才是一個人觸底反彈的開始。

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 天天要聞

2

多跟書交往

著名商業顧問泰·洛佩茲,曾在TED演講中分享自己的經歷。

有一段時間,他陷入了職業低谷,處處碰壁,對未來充滿了迷茫。

無助的他便給祖父寫了一封信,希望祖父能告訴自己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

四天後,他等來了回信。

當他興奮地打開包裹卻發現,裡面只有厚厚一摞書和一張紙片,上面寫着:

“親愛的,對不起,我不能幫到你,或許這些書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得益於這些書籍,洛佩茲重新找到了職業方向,並成為知名商業顧問。

作家馬德說:

“讀書或許不能讓人生的每一刻都熠熠生輝,但能在人生低谷時,給予你撫慰和滋養。”

對處於低谷的人而言,書籍中往往蘊含著無盡的能量。

你每多讀一本書,在絕望的時候,就能多一分希望與救贖。

特級教師唐民出生在70年代的農村,日子很是艱苦。

於是他從小就拚命地讀書、考大學,想要走出農村。

沒想到,他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卻被分配到了偏遠的鄉村學校。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還是困在農村。

那段時間,他對現狀感到十分痛苦,對未來更是一片迷茫。

這讓他大把大把掉頭髮,整晚都翻來覆去睡不着。

後來,朋友給他寄來了一本《平凡的世界》。

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後,他看到了一種全新的人生觀、價值觀。

就如孫少平、孫少安兄弟一般,在窮苦的日子中,照舊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也開始按照書中的觀念去生活,每天認真備課、上課。

他一邊積累鄉村教學經驗,一邊思考特色教育。

就這樣,困擾他許久的負面情緒,自然而然消失了。

幾年後,他因為出色的表現受到提拔,人生之路豁然開朗。

白岩松曾說過:

你會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苦難會折磨人。

不過書讀多了讀出智慧,總可以好好地,正確地去面對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苦難。

身處困境時,書,就是人最可靠的朋友。

我們所遇到的問題與困擾,其實前人都已經經歷過。

人生的救贖之道,有時候就藏在一個故事,甚至一句話之中。

知名公益人陳行甲說:

在最沒希望的時候讀書,心是往裡走的,人是向山外行的。

沒有人願意跟一個落魄者共情,但書籍卻永遠向任何人敞開心扉。

書讀多了,你內心所有的不平,都能得到撫慰。

只要捧起了書本,即使身處泥沼,你也會生出無限能量。

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 天天要聞

3

身處低谷時,應該怎麼做?

許倬雲的回答,令我無比動容。

他說:“我傷殘之人,要能自己不敗不餒,唯有向內走,安頓自己。”

許倬雲年幼時身有殘疾,不能行走。

他也曾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一路走來,受到的唯有嘲笑與憐憫。

悲傷許久,他終於明白,向外尋求終究無法救贖自己。

於是,他便一股腦鑽進書中,日日苦讀。

就這樣,他在文字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勇氣。

王陽明說,外求於物不如內求於心,內求於心才能本自具足。

屏蔽外界的聲音,遇事靠自己,才是一個人強大的開始。明威曾多次在戰爭中受傷,好幾次差點死掉。

同時,殘酷的戰爭,還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1938年,他的精神瀕臨崩潰,人生也跟着進入了低谷。

當時很多人斷言,海明威沒法寫作,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但他既沒有抱怨命運降臨在他身上的苦難,也沒有理會外界的冷眼。

而是獨自躲到了古巴海邊的一所小屋中。

在這裡,他沒有找人傾訴衷腸,而是一邊通過讀書修心養性,一邊靠寫作來紓解心結。

終於在1952年,他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老人與海》,人生也跟着走向了巔峰。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向內求的智慧。

無論遭遇了什麼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跟外界訴苦,而是保持沉默,向內探求。

心理學家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

弱勢價值觀的人,喜歡向外歸因,一旦遭遇了挫折,就會四處抱怨。

而強勢價值觀的人,凡事內求。

他們在落難之時,會先從自身找原因,而後靠自己,一點點改變嘗試,一步步走出來。

人在低谷時,戒掉抱怨、向內生長,才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

曾有人問蔡瀾:自己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暗無天日,如何排解?

蔡瀾答:關門,讀書。

在被現實打擊時,與其奢求外人的幫助,不如關起門來,以書自渡。

當你閉上嘴,翻開書,向內求,路就會在你腳下延伸。

點個贊吧,把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哪怕身處低谷,生活也終能迎來新的轉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着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着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