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2024年01月23日21:25:27 育兒 1729

有句古訓:娶妻當娶賢,家有賢妻旺三代。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作為媽媽將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作為妻子會影響丈夫的事業與運數;作為祖母也會影響孫輩的成長。

曾經,我也為教育孩子時被家人拆台和唱反調而感到無奈甚至抓狂!比如當我一本正經地教育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不能玩玩具等。孩子爸爸卻認為,“孩子好動愛玩是天性,沒必要管那麼嚴。”

再比如,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我堅持給予懲罰,好讓他長長記性。可家裡老人卻覺得,“孩子還小,不必較真,等長大自然就懂事了。”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日常中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但凡教育時遇到家人意見分歧的時候,往往不會有什麼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引發家庭矛盾,對孩子也造成負面影響。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奉行“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模式,但實際上,家裡存在兩種標準或兩套法則,孩子會不知道該聽誰的,這樣的教育,多以失敗告終!

孩子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他們很容易陷入混亂,或建立起一種錯誤的觀念:哪種做法讓我覺得舒服,就認哪種是對的!

媽媽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

記得一期《少年說》里有一組家庭親子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

一名少年向媽媽喊道:“你能不能別再逼我做家務?!”

他表示,自己經常要洗碗、拖地、做飯等,這些家務佔用了太多時間,而且自己只是個孩子,不應該要做那麼多的家務。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然而母親的一番話,讓眾人驚艷,“家務是學習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現在做家務,是為了學會擔當和責任,將來你也需要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

原來這才是堅持讓孩子做家務的初衷。這就是媽媽堅持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俗話說,慈母有愛,子女成才。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也指出: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控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事實上,每位媽媽的氣質不同,有的是溫柔型、沉穩型、智慧型,也有暴躁型、強勢型……不同性格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上也自帶“媽媽屬性”,甚至留有很深的烙印!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媽媽的影響。所以說媽媽性格,決定孩子未來人生的走向,這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各位媽媽,我們千萬不能讓自己的“性格短板”,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在孩子面前懂得剋制自己的性格,做一個溫柔和理性的媽媽,是孩子此生最好的禮物!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種聲音。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好幾名大人共同養育一個孩子,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甚至經常為此爆發家庭戰爭。

由於大家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對權威的敬畏感,甚至此前辛苦建立起來的規則都會被摒棄掉。那麼,在家裡到底該聽誰的呢?

有教育學家曾跟蹤調查過一批分別由爸爸和媽媽帶大的孩子,結果顯示:

養育男孩,爸爸影響孩子的格局,授予他們勇敢、責任等品質;媽媽則教會孩子愛與被愛,並養成一些良好的品性和習慣等。

養育女孩,爸爸予以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是女孩婚姻觀的模板;媽媽則培養孩子的三觀、性格和情商等,決定女孩人生的高度。

可見,父母在教育上“分工”應不同,爸爸主要作用:陪伴和榜樣的力量;而媽媽主要作用是:建立規則、教會孩子為人處世和做事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推斷一個結論:在孩子管教這件事上,應該由媽媽說了算!確切來說,應當是媽媽作為教育的決策者,爸爸是教育的執行者。

養育和教導孩子,從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不久前刷到過一個視頻合輯,記述的是一些親子教育畫面,讓很多媽媽都感同身受:

一名男孩嫌棄自己媽媽做美甲,一路懟到家,說她“嘚瑟”、 “咋幹活”、“畫蛇添足”、“長那麼磕磣”、“多大歲數了心裡沒點數”……

孩子嫌棄媽媽不掙錢,哭着怒懟道,“找了個能掙錢的老公,要不你都沒法活!一個月兩千,還想管我”……

女子碩士畢業在家當全職媽媽,被兒子隨口一句“你不就是在家做家務嗎”抹殺了所有的付出……

媽媽當家庭主婦被兒子吐槽很懶不做事,辛苦做的飯菜,不承認是媽媽做的,說是買來的……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多鬧心的孩子,真相了!扎心了!不過,視頻里也有不少讓人頗感舒適的畫面:

孩子嫌棄媽媽不漂亮,被爸爸硬核教育:你媽就該是你心中最美的女人!孩子玩遊戲嫌棄媽媽煩,被爸爸沒收遊戲並罰站半小時。媽媽被女兒氣哭,爸爸下班後溫柔教育女兒,要求向媽媽道歉,並安撫妻子……

在養育孩子的這件事上,往往是媽媽擔當的責任更重一些。作為家庭教育的“決策者”,有時候有觀點和做法未必完全正確,但媽媽不應該是被孤立的,以至於連孩子都嫌棄!

孩子沒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時候,他的習慣、品性和三觀等,需要父母幫助其塑造。如果父母的立場和教育理念不同,或者有一方完全放手不管,那麼孩子的人格發展,大概率是不完整的。

所以養育和教導孩子,從來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分擔,並不斷地嘗試與磨合,尋求最好的教育之法!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種聲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養育孩子是全家的責任,但其中應當以媽媽的意見為先,爸爸則需要理解和支持。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我們均需要維護對方在孩子心目中的正面評價,如此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愛與尊重。

要我說,聽媽媽的話,是最好的教育,你認同嗎?

關注@莞家媽媽,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日更原創,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 天天要聞

直播中稱“報我名字可進清北班” 教育博主孫某某被行拘

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馮儀)近日,某教育博主在直播中聲稱報其名字可進北二外成都附中清北班、強基班。經網友反饋至問政四川平台後,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回應稱該博主聲稱的所有內容均屬虛假信息和不實言論。7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通報稱:“經查,孫某某(男,36歲,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聞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時,楊絳被安排清掃公廁。面對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與異味,她沒有怨懟敷衍,而是親手縫製拖把,帶着肥皂與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塊瓷磚,細緻到為空間通風除味。不多時,曾經污穢的角落竟變得窗明几淨。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此處掏出書本靜靜品讀,說“廁所就是我的書房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 天天要聞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一個專為感恩父親而設立的節日。在人生的第五個父親節到來之際,我已是遠近聞名的“好爸爸”。三個月前,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爸爸陪親子公益行動”正式啟航,每周末邀請社區內3—6歲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一起來聽故事、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此前報道>>多個“第一”!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