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夜裡,好不容易輔導八歲的兒子做好作業。又讓他洗漱一番,時間已是夜裡九點半了,一般兒子晚上十點左右就能正常入睡了。
可是這晚,他卻睡不着,和我一起躺在床上說話。兒子很會講故事的,一個小事情也能講得有聲有色的。我覺得他還有幾分講故事的天賦。
他和我說著學校和同學之間的事情。不覺間就到了夜裡十點鐘了。
我提醒他應該睡覺了,但他卻睜着大大的眼睛,有些擔憂地看着我,小心地說:“爸爸,我們明天要考試數學,我怕我會考不好,老師會打我的。”
兒子語文成績好點,數學是他的弱項。我也不明白,他平時反應很聰明的,但數學就是有時反應不過來,不知是不是上課沒有用心聽講。還是一時腦筋轉不過彎來。我也有些為此傷神。
但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儘力輔導他。
此時,聽他這樣說,我心中也有些難過,因為我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可以提高他的數學成績。
但我並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我覺得小學的那點東西,只要孩子頭腦發育到一定時候 ,自然也就理解了。只要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學習的興趣,不厭惡學習,應該也沒多大問題的。
想想兒子早出晚歸的,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就學得這樣辛苦,我真的挺心疼的。
但是,又不得不讓他承受這一切。畢竟現在人們都在重視教育。不管是生活條件好的或者是不好的,都努力地想通過學習這一條路徑去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
我們是平常人家,也只有學習這一條路了。有時候想想,如果沒有高考這一條路,底層的孩子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會更加艱難,也更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所以,全社會的每個家庭都在拚命進行着教育的競爭。
每天兒子放學,我接過他那沉重的書包,心中也感覺沉甸甸的。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承受了太多的本不應該承受的生活之重。
雖然很多人都在呼籲給孩子減壓。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效果真的好嗎?還有我們的教育形式和制度是不是就那麼完善呢?有必要讓所有天性不一,特長不一的孩子都學習一樣的東西,進行全面的培養嗎?所謂的通識教育能不能縮短一點,讓孩子更早地發揮各自的熱愛和專長?
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過要因材施教。可是幾千年後的現在, 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嗎?
也許正是人類的基因里有着追求完美的執念,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文能武,臻於完美,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個社會正是因為不同特長的人的存在,才變得繁榮美好。
在全社會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下,整個社會似乎也都陷入了焦慮和休止的競爭。為了讓孩子學得好點,有的家長還採用了極端的陪讀式管理。
我們這裡的小縣城,高中附近的出租房裡,就住滿了許多陪著兒女上高中的學生家長。
她們的一切都圍繞着孩子,為了孩子的學習押上了家庭的一切。
我們焦慮又傳導給了孩子,無形之中讓他們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比如我的兒子,本當快樂無憂的年紀,卻每天為了那點並不能決定一切的分數焦慮着。
直到十一點多,兒子才終於睡著了。
但第二天很早,他就醒了,一睜眼,看着我,“爸爸!我是不是要遲到了,今天要考試的。”
他說的考試其實是單元測試,我覺得沒什麼的,他卻如臨大敵。
我只好安慰他,“沒事的,你自己儘力就好了。不用擔心太多!”
但兒子卻說,“我不想總是成績差,老師和同學們都看不起我,不喜歡我。”
我看着他,“別太擔心,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了。這世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只要活成你自己就好了。當然你得好好學習知識,因為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生活!”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好的,爸爸,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
吃過早餐後,看著兒子又背着沉重的書包走向學校,我心情沉重地看着他瘦小的身軀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里,眼中似乎有了辛酸的淚。
在這個人心焦慮的時代,我們到底要如何去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呢?
可愛的孩子,你們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開心幸福地成長和學習,我們又能會你們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