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

2022年10月09日12:37:21 育兒 1613

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 - 天天要聞

育鄰夢

網友提問:教育亂收費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對此你怎麼看?

回復: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相反,孩子是農耕時代的家庭小幫手。

成本,為生產加工特定種類與數量產品所必須耗費資源的貨幣計量價值;為取得某種生活物資所需付出的貨幣價值;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必須付出貨幣價值;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貨幣價值;為得到某種生活物資而付出的勞動創造;為得到某種生活物資或完成某種主動勞動創造必須付出的等待時間。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生命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依賴“自然生態食物鏈”生存,餓了採摘植物果實、渴了喝山泉水、偶爾捕殺其它動物打牙祭、困了找個樹杈或者山洞小憩......人類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與當今許多雜食性野生哺乳動物沒什麼不同。但是,作為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通過歸納總結、抽象發散形成複雜文字智慧的社群性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等都屬於人類主動勞動創造改良生活環境的基本方式。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征、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着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回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 - 天天要聞

孩子是農耕時代的家庭小幫手

一、現代人類接受教育的最大成本花銷——時間

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或職高3年、大學3年以上......我國職業化的學校教育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孩子尚未出生就有至少12年學校教育在等着他們【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勤奮學習者研究生畢業的總學時長度更是可達20年以上。從人類生活時間管理角度看,接受學歷教育最大的消耗主體應該是時間,孩子本身需要專心花時間學習、家長需要花時間監督&陪伴孩子學習。因為,學習抽象文化知識不屬於人類基本生理成長需求,沒有任何人可以長時間自覺主動學習、更別說讓懵懂少年天天規律閱讀&寫字。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然而,時間對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視同仁,不會剋扣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也不會刻意寬恕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因此,無論孩子上學還是家長供孩子上學,時間花銷都是無法避免的成本,並且這個成本幾乎不可能得到任何投資回報。

二、供孩子接受教育的經濟成本

義務教育,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社會、學校、家庭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公益性【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統一性【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也就是說國辦基礎教育以輔助未成年孩子學習成長為主旨,是國家和民族為社會發展建設儲備人才的核心手段、是緩解城鎮職業勞動者家庭生養兒女困局【職業工作時間不能陪伴自家孩子】的核心寄託。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比喻付出一份勞力就會得一分收益,無論成功與否,都是積累的過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指不勞動就不會有成果,也提示着人們不要去貪便宜,要提高警惕。雖說孩子們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受國家法律保護,國家、社會和家庭有責任與義務保障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權益不受侵損。但是,教育系統的相關工作者都是人,他們也會追求經濟利益價值最大化。因此,保險費、信息通訊費、教輔材料費、課後託管服務費等陸續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合理”收費項目,經過“合法合規”審批創辦的私立學校更是成了商人牟利的工具。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數據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雖然,養孩子必然會產生經濟成本,但這動輒高達數十萬的費用支出絕非家庭主動配置,也絕不是所有家庭都能隨便能養多個孩子的成本支出。因為,我國目前糧食基礎收購價不超過2元/斤,照此計算農業人口需要種地多少年才能養大一個孩子;我國城鎮最低職業勞動薪資最高的上海都不超過3000元/月,一個人不吃不喝地工作貌似都還供養不起一個孩子。

捨不得孩(通鞋)子套不着狼,原意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常用來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春天播下種子、精細田間管理,秋天才能收穫糧食;今天種下樹苗、精心修剪枝葉,若干年後才能收穫木材。同理,家庭生養孩子、希望將孩子培育成才自然少不了成本投入。但是,聰明人都會計算成本的投入-產出比,投入少、產出多的事情才會主動積極干。

養孩子需要花時間陪伴他們學習,這必然影響年輕勞動者的職業仕途【網絡公開的信息顯示:安倍晉三莫迪朴槿惠默克爾馬克龍等國外政要都沒有子嗣,張宏民、張越、亞寧、梁艷、李雨霏等國內知名主持人都未育子嗣】,並且影響他們老年時可領多少社會養老保障金;孩子長大了需要融入社會職業體系,文化學識越高與父母遠距離分離的可能性越大;子嗣傳宗接代的華夏傳統被淡化、個人享樂被宣揚,學識教育讓節育力量深得民心......生養孩子的經濟投入-產出比的社會價值盈餘越來越小。

《管子·權修 第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譯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五穀;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作終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種穀,一種一收;種樹,一種十收;培育人才,則是一種百收的事情。如果我們注重培養人才,其效用將是神奇的;而如此舉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門才能夠做到。

農業,一年半載就能收穫、工業,採礦到產品數月可成、服貿業,分分鐘即可達成交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下,有多少人樂意放棄可獲即時經濟收益的工作,轉而專心多生兒女呢?

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 - 天天要聞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里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態圈。

現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時間、金錢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着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着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