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确定的趋势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确定的三大奇点将带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猛,chatgpt发布两个月后用户数量达一亿,deepseek发布两周后就达到了一亿。
戴琼海表示,当前深度学习形成的大模型存在不可解释、不能决策等问题。在人工智能确定的发展趋势中找出不确定的奇点是困难的,在不确定的发展中找到确定性的规律也是困难的,目前存在三个可能对人工智能未来突破有决定性作用的奇点。
一是传感器奇点。传感器能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世界的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传感器的发展将提升机器感知世界的能力,拓宽人类认知的边界。以视觉为例,不同于人眼,人工智能的处理系统是机器视觉,记录的不是图像本身而是光进入的过程,需要把传统的整体成像变成计算元成像。
二是算力奇点。电力需求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国际上存在三种解决路径:一是通用芯片优化;二是专用芯片设计;三是新型计算架构,包括量子计算、存算一体、光电计算等。光计算有望破除ai算力困局,为高性能计算开辟“光”路径。
三是脑智能奇点。有专家表示,深度网络存在极大的危机需要推倒重来,从大脑的认知模型里面找灵感。要实现高效、可解释、鲁棒的新一代认知智能,需要借鉴神经系统的多模数据表示、变换和学习规律及反馈方式。
戴琼海表示:“未来,如果我们有看得更清的眼、动力更强的芯、想得更明的脑来感知、决策和提升算力,这将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