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2日从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组织的贡嘎山植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收官。科考团队在此次野外调查中,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植物,也收获了多项物种新记录,为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
经初步整理与鉴定,科考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软叶筒距兰、三裂碱毛茛等多个物种被确认为贡嘎山区域新记录种。其中,软叶筒距兰作为兰科植物中的“隐秘精灵”,此前仅在我国台湾花莲县及印度锡金等地被观测到。此次在贡嘎山的发现,不仅刷新了该物种在大陆的分布版图,更打破了学界对其地理扩散路径的固有认知,为研究高山植物区系的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科考团队意外邂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的超大野生居群。该居群保存状态优良,个体数量庞大,初步估计逾万株。这一发现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深入探究该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珍贵线索,对推动珍稀物种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独叶草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反映了距今6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前的古老植物区系分布情况。论花,它只有一朵,数叶,它也仅有一片,因此,独叶草被誉为“世界上最孤独的草”。而且因为独叶草对生存环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认为是优异生态环境的“天然指示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山地冷杉林下或杜鹃灌丛下,同时独叶草也是我国一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
图源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独叶草以无性繁殖为主,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森林的破坏采挖,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减,近年已很难见到。再加上,独叶草的生长环境特殊,种子也难以采到,迄今为止尚没有人工栽培成功的报道,所以在未解决独叶草的人工成功繁殖问题之前,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并对牛皮桦、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群落加强保护,才能让这种独特的植物永存于世。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央视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