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珊
86岁的张爹爹近来被头晕困扰,从起初的偶发眩晕到走路时脚下发飘,所幸脑血管病介入专家为其重建后循环血流,头晕症状及时缓解。
张爹爹患有30余年高血压病史,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虽去年接受过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他却因术后病情改善而忽视医嘱,不仅隔三岔五减量,甚至停服降压药与抗栓药,日常饮食高盐高脂,直至近三个月来头晕加重,在体检时发现“脑动脉重度狭窄”,让一家人忧心忡忡。5月19日,经推荐一家人来到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就诊。
结合外院检验检测结果,详细了解病史、病征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该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王万铭教授立即为张爹爹完善了脑血管造影检查,锁定右侧优势椎,右侧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狭窄率已达95%。正是因为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导致血管壁持续承受高压冲击,而不良的生活习惯成了“加速器”,导致其血管内壁布满斑块,如同生锈的水管被厚垢堵塞,更凶险的是,本应代偿供血的左侧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管径仅为正常的1/4。“椎基底动脉是大脑后循环的‘主干道’,一边95%堵死,一边先天不足,就令椎基底动脉好似缺水的农田。”王万铭教授解释,其头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典型表现,一旦血管完全闭塞恐将随时引发急性脑梗死危及生命,当务之急便是要尽快植入支架恢复血流。
术前、术后造影显示 通讯员供图
面对患者超高龄对手术耐受差、基础病多增加并发症概率、血管钙化迂曲导致支架定位难度呈指数级上升的三重高风险,王万铭团队制定了精密的手术方案。在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下,王万铭带领脑血管介入手术团队采用股动脉穿刺的微创路径,在三维影像的“实时导航”下,似穿针般调整导丝角度,巧妙避开坚硬的钙化斑块,选用更适宜的药物涂层支架,仅用40分钟便完成支架释放。术后造影显示,老人右侧椎动脉开口畅通,后循环供血完全恢复。
专家查房 通讯员供图
术后次日,老人头晕症状完全消失,已能独立行走,查房时他反复向医护团队表示感谢。
“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早期筛查与干预至关重要。”王万铭提醒,椎动脉狭窄引发的后循环缺血常被误认为颈椎病或老年眩晕,因此当出现反复头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单侧肢体麻木时,需警惕脑血管病变。若进一步出现口角歪斜、言语障碍等症状,务必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争取溶栓或介入治疗机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