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2024年06月22日06:02:07 科学 1872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楼道里的黑影究竟是人是鬼?凶宅中的狗子为何深夜惨叫?少女内衣频频失窃究竟是何人所为?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从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到如今的停播,一个科普节目,在播出十几年后却将自己播成了笑话。

走近科学停播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这档栏目又为何会从“走近科学”逐渐变成了“走近不科学”?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 《走近科学》的初心 ≻—●

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学》播出节目《治理水花生》,节目的放映模式均走的是正常流程,唯一令人不解的,便是片尾缺少了下集预告。

到了第二天,网络上却突然曝出了《走近科学》停播的消息,那期平平无奇的《治理水花生》,成为了《走近科学》的最后一集,没有煽情的告别,没有任何的提前通知,这档曾经的央视王牌节目,就以这样的方式对人们告了别。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当人们得到这条消息后,分别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虽然很多人近10年没有观看这档节目,可真到了说再见的那一刻,心里多多少少还会有些不舍。

但也有人对《走近科学》的停播拍手称快,在这些人看来,这个节目完全脱离了科学,只会弄一些故弄玄虚的剧情糊弄观众,简直就是个笑话。

不可否认,《走近科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确实大量使用了“诡异”的元素,可事情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可从《走近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似乎并没有那般不堪。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1995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广电部当即就组织召开了专家座谈会,讨论广播电视行业如何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经过多位专家历经3年时间的策划,1998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走近科学》节目横空出世,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进行播出。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这档节目的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而诞生,在上映初期,《走近科学》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为了能更好的给观众普及科学知识,栏目组贴心的将节目分为了四个小版块,分别为《科学生活》、《科学关注》、《科学人物》以及《科学信息》,有时候甚至还会请科学界的权威人士来到现场当嘉宾。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 《走近科学》转型 ≻—●

在1998年和1999年的年度全国科教节目奖评选中,《走近科学》荣获优秀栏目一等奖,在这个阶段,《走近科学》积极配合了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事求是记录了一系列科技节的重大事件。

但一档电视节目的内容就算有再多干货,没有人爱看也是白费功夫,《走近科学》正儿八经普及科学知识的模式并不受大众喜欢,收视率一降再降。

根据主持人张腾岳的回忆,那段时间是他事业的低谷,也是节目组的困惑期,最差的时候,这档节目的全国收视率为0,就像是噩梦一样。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初期的《走近科学》栏目就如同像是在播出长新闻,其叙事方式就是国家出现了某种问题,然后出现了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团队,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挑战。

这种叙述模式充满了正能量,而且也能从中学到很多干货,可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百姓看电视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放松娱乐。

持续走低的收视率,让《走近科学》被电视台“黄牌警告”,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了保留这档节目,栏目组决定进行改版。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2004年4月份,改版后的《走近科学》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同于之前正儿八经的新闻式科普,改版后的节目转为了叙事,而且专挑奇闻异事。

自从节目转型之后,收视率就开始持续攀升,获得了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双丰收,从央视的“弃子”一度成为了央视王牌节目。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在改版后的三年,《走近科学》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之前的15倍之多,甚至还有大量的观众寄来信件,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奇闻异事。

那段期间,是这档节目最辉煌的阶段,每期的收视率都在0.8左右,其中《香尸谜案》这期节目的收视率更是达到了2.17,在内部凭一时获得了年度影响力、年度收视率等各类表彰。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之所以《走近科学》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它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利用诡异的配乐、故弄玄虚的剧情外加“吊胃口”式的解说方式,让观众看到根本停不下来,即使不少人知道真相会令人大跌眼镜,可还是忍不住会看完全集

《走近科学》它仿佛有一种魔力,他的观众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下至八九岁的小学生,毕竟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无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近科学》终究还是走向了下坡路。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 走下坡路 ≻—●

2006年之后,《走近科学》迎来了批判,不少人在网络上发帖,指责这档节目不严谨,各方面制作的太过儿戏,分明是在宣传“伪科学”。

就连人民日报也刊登了批判文章,声称《走近科学》是“媒体装神弄鬼的一面旗”,不少人甚至还呼吁停播这档栏目。

在人民的呼声中,《走近科学》不得不开始收敛,对节目进行了调整,并砍掉了许多之前已经制作好的“猎奇类”节目,选题方向也有所变化。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根据栏目编导王敏阳所言,调整后的节目不再去强调太过怪力乱神的东西,在这种题材的处理手法上以及节目包装上,也不会如同以往那般使用特别大的笔墨渲染。

面对观众们态度的转变,节目主持人张腾岳认为,之所以观众会感到失望,是因为他们没在节目里看到类似“真有外星人,还抓了活的”这样的戏码。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确实,《走近科学》有很多期的内容并不如开头前言所讲的那般,说白了就是“标题党”,从而得罪了不少观众。

但这还不足以让《走近科学》最终走向停播,因为就算外界存在质疑,只要电视台顶住压力,栏目组稍微收敛一些,这档节目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模式继续播出,真正令它停播的原因,是时代的发展以及文盲率的下降。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时代的变化增加了节目制作的难度,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脑,人们想看什么东西,完全可以在晚上进行搜索。

王敏阳表示,自己找选题开始变得愈加困难,想找题材没有,能找到的东西又特别可笑,比如说某篇文章的标题特别惊悚,结果点进去一看,内容根本和标题沾不上一点关系。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可以说,《走近科学》就是为电视时代而产生的节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节目变得不再那么吸引人,可能《走近科学》刚刚播出,就会有人在网上把事件的真相搜出来公布。

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普及,文盲率下降也是节目停播的重要因素,人们变得不再如从前那般“好糊弄”,不少人一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尾,从而丧失了继续观看的兴趣。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之后,《走近科学》再次改版,逐渐回归了正经科普路线,期间还播出过“打假”类型的科普节目,比如说打假燕窝功效,以及揭开“电子烟无毒”谎言,但收视率却依旧是持续走低。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走近科学》编导王敏阳在参加同学聚会时,被同学提问道:节目的那些故事都是怎么编出来的?

面对提问,王敏阳认真的回答称:“没有一个是编的,没有一个是添油加醋夸张了的,民间的怪力乱神是没完没了的,有些想象和描述没法登大雅之堂,我们甚至大部分之间都是在弱化它。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 小结 ≻—●

2019年9月30日,在播出《治理水花生》最后一期节目后,《走近科学》宣布了停播,可能选择适宜的时间重播,亦或是永远不再播出。

其实自从2012年以后,《走近科学》的收视率就开始一路走低,能坚持到2019年已实属不易,与其说《走近科学》遗憾停播,倒不如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虽然这档节目故弄玄虚,把几句话就能讲完的事硬是拍了几十分钟,成为了一个“笑话”,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起到了科普科学知识的效果。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走近科学》在前一天停播可能也有着自己的用意,70年了,大家都已经“走进了科学”,已经不再需要《走近科学》。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主要信息源:

1、原文登载于期刊《电视研究》2008年5月5日:《从《走近科学》看央视制片人管理改革》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2、原文登载于老年日报2019年11月9日:《是“伪科学”吗?《走近科学》停播》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3、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19年10月8日:《《走近科学》剧终!我们误会它啦……》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4、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21年8月30日:《为何频频失窃?总是深夜惨叫?究竟是人是鬼?《走近科学》→走进科学......》

难怪《走近科学》被停播,十几年的播出,愣是播成个笑话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迈向高端的新材料|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转型升级之路 - 天天要闻

迈向高端的新材料|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社太原6月27日电(记者王劲玉)普通的玉米淀粉“摇身一变”,成为储能利器超级电容炭;随处可见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为纳米碳酸钙;坚硬的钢铁可以像纸张一样轻薄,徒手可撕开。在转型发展大潮中,传统原材料通过技术革新、应用创新,成为高端新材料,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
美国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时机成熟时击落国际空间站 - 天天要闻

美国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时机成熟时击落国际空间站

据美国宇航局称,SpaceX被指示从轨道上为国际空间站制造一艘拖船。为此,该公司将获得8.4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拖船的准备和发射费用。但一切都不会早于商业轨道站准备就绪,这可能晚于 2030 年。图片来源:NASA根据各种声明,俄罗斯最早可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 天天要闻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携带月壤顺利着陆,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持续引发外媒的广泛关注。  《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取回样品的国家。嫦娥六号任务的样品可能蕴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线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指出,此次任务携带的样品是由中国国家航...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 天天要闻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今年2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野生动植物联盟签署了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充分准备,今天,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两只大熊猫“鑫宝”“云川”启程前往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续双方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 天天要闻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据领克汽车官方发布,近日,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后高空坠落挑战。据悉,此次领克07EM-P携手中汽信科,根据真实场景设置超高难度挑战,先托底,后腾飞,再坠落,挑战时速50km/h正面应对托底测试、挑战行业首次托底+翻滚双重测试。托底:车速50km/h剐蹭底盘通过直径为150mm的刚性半球形壁障,领克...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