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2024年06月14日22:50:17 科学 5019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实习生 刘秋妤

“不同于一般的科研仪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量大、投资大、能力强、技术复杂先进、生命周期长,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6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受邀参加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后,做客“珞珈讲坛”,以“国之重器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

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 天天要闻

“大科学装置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专用设施、公共实验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白春礼院士首先介绍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态势。他表示,我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4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其中,“中国天眼”fast便是例证之一。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巨大的接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5万平方米。

这究竟有多么大呢?白春礼院士幽默地表示,“fast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贵州省。大家都知道茅台是贵州特产,所以有人算了一下,如果用茅台酒来填满fast,那么其容量足以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四瓶。”

爱因斯坦曾言:“未来科学的发展,无非是继续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军。”白春礼院士表示,国之重器便是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利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研究、黑洞研究,宇宙、天体、宇宙生命起源等,这些方向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实现重大飞跃,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例如,“太极一号”卫星实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空间激光干涉测量,使我国的引力波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聆听宇宙初啼。”

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 天天要闻

此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辐射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二号”科考船完成了一次历时14天的科考航次。在这次航次中,白春礼院士不仅以科学家的身份全程参与,还亲自随“奋斗者”号执行了深潜任务。他在水下进行了超过9个半小时的科考工作,成功下潜至7500米深的海域,成为迄今为止到达这一深度的最年长科学家。“本航次深渊实验站的海底长期驻留试验,既对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也为后续利用深渊实验站开展新型深海科考应用奠定重要基础。”白春礼院士说。

白春礼院士接着讲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应对、环境污染治理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展现了建设性贡献。例如,2013年10月,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我国利用遥感卫星实时监测火情及蔓延趋势,将分析结果和卫星数据提供给澳方。同年12月,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致信,表示“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评估及时、高质,受到澳大利亚政府高层决策者以及救援人员的高度评价。”

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 天天要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对培养凝聚人才和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具有独特的作用。”白春礼院士举例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集聚和培养了一支400余人的高水平工程和科研团队,还包括大批青年学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用户。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7个成员国联合建设。加入iter计划,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聚变舞台的中心。

白春礼院士总结道,“面向未来,只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有可能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从跟跑到并行甚至领跑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武汉大学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 天天要闻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今年2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野生动植物联盟签署了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充分准备,今天,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两只大熊猫“鑫宝”“云川”启程前往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续双方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 天天要闻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据领克汽车官方发布,近日,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后高空坠落挑战。据悉,此次领克07EM-P携手中汽信科,根据真实场景设置超高难度挑战,先托底,后腾飞,再坠落,挑战时速50km/h正面应对托底测试、挑战行业首次托底+翻滚双重测试。托底:车速50km/h剐蹭底盘通过直径为150mm的刚性半球形壁障,领克...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