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2024年06月13日15:10:14 科学 6074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作者 | 李佳蔓

来源蓝血究(lanxueyanjiu)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曾经风光无限的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如今陷入困境,破产清算程序已启动。与此同时,华为针对网络上流传的投资柔宇传闻进行辟谣,明确表示未有投资计划。柔宇的衰落究竟是何原因?科技企业的生存挑战又有哪些?


——蓝血题记


6月10日,科技巨头华为公司发表声明,针对近期网络上流传的“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的传闻进行了明确澄清。华为在声明中指出,这些言论纯属误传,公司实际上并未有此投资计划,也从未向柔宇科技提出过任何投资要求。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这一澄清源于6月9日深夜的一条信息,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信朋友圈中透露。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的发言中,刘姝威提及,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有意投资这家公司,并有意让柔宇科技为华为专门供应柔性屏。


这一提议遭到了柔宇科技的拒绝,只因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希望公司能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01

准备把世界掰弯的柔宇科技

终走向了破产清算


而就在近日,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正式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的管理人。此举标志着柔宇科技正式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其未来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家曾以开发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而声名大噪的科技企业,如今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柔宇科技的困境并非一蹴而就。柔宇科技的衰落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作为昔日估值高达500亿元的柔性屏制造领域“独角兽”,柔宇科技曾以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尽管该公司在柔性屏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持续的亏损让公司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随着亏损的持续扩大和财务状况的恶化,柔宇科技的估值也逐渐缩水。


总结一下,目前,柔宇科技依旧背负着巨额债务,且对员工数年的薪酬暂未结清。为解决欠薪问题,许多员工不得不采取仲裁或自费请律师代理的方式维权。据统计,已有超过500名柔宇科技的在职或离职员工在债权表中进行了登记。


与此同时,柔宇科技的债权人会议也即将召开。多位员工及供应商表示有意向参与此次会议,以维护自身权益。此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将对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柔宇科技“事件”中,华为的投资传闻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震动。然而,随着华为的澄清声明发布,这一传闻也得以平息。


可,对于柔宇科技而言,其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02

柔宇科技积极回应“破产”传闻

但财务之殇早已“喧嚣于尘”


2024年初的深圳,寒风凛冽。


柔宇科技的大楼前,聚集了一群沉默而坚定的身影,他们是柔宇的员工,聚集在此是为了讨回被拖欠的工资。自去年11月至今,他们的薪资一直未能如期到手,累计已达4千万元的欠薪,成为压在他们心头的大石。据内部消息透露,目前柔宇的在职员工已锐减至200-300人,主要是维护产线的工程师,业务也仅剩下基础的屏幕组装,收入微薄到仅够维持社保缴纳。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而就在此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网络上关于企业破产的传言,于今年4月1日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表声明,回应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运营一切正常。


柔宇科技在声明中详细解释了传闻的起源,指出这些传闻主要源于公司内部离职员工以个人名义,因期权结算纠纷而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公司曾经强调,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并承诺将基于客观事实,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相关事宜。


通过查阅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现,3月29日,柔宇科技及其两家子公司确实新增了破产审查案件,但这一举动并不代表整个公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柔宇科技在声明中再次重申,公司目前仍在正常运营中,并未受到这些传闻的实质性影响。


据天眼查app显示,柔宇科技目前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30亿元。这一数据反映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只是当时柔宇科技并未因此放弃努力,而是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缓解资金压力并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回顾柔宇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曾一度被市场看好。在创办当年,柔宇科技就获得了松禾资本和深创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后的几年里,公司又陆续获得了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柔宇科技的经营状况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达31.95亿元,而同期累计营收却只有5.17亿元。这一数据对比揭示了柔宇科技在经营上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如此,柔宇科技并未放弃上市的努力。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拟募集资金144.39亿元,以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然而,遗憾的是,柔宇科技的上市之路并未走通。2021年2月9日,公司和保荐机构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柔宇科技的ipo之路就此终止。


面对此前的困境,当时的柔宇科技并未选择逃避。积极回应市场传闻,稳定市场情绪,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缓解资金压力。


但资金断流和欠薪问题更是让柔宇科技的处境雪上加霜。由于商业化迟迟难以变现,而成本却逐年攀高,柔宇科技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其上市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柔宇科技的研发费用持续扩大,而营收却寥寥无几,累计亏损高达数十亿元。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由于缺乏造血能力,柔宇科技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然而,自2019年年底以来,柔宇科技再未获得新的融资进账,这使得公司的资金状况愈发紧张。


在资金困境下,柔宇科技拖欠供应商款项和员工薪资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报道,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因拖欠供应商合同款而被限制高消费,同时不少员工也在网络上控诉公司拖欠薪资。面对经营危机,柔宇科技虽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但迟迟未有进展。深圳市政府成立的专项工作小组也未能推动柔宇债务重组事宜取得实质性突破。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和限制消费令,被执行总金额超过29亿元。债务危机之下,柔宇科技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公司曾努力寻求外部援助和内部改革,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柔宇科技恐难以恢复元气。


有专家指出,柔宇科技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反映了当前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资金需求量大等。


针对柔宇科技的困境,有分析人士指出,其破产清算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未能有效控制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实现技术突破。同时,管理层的不善经营也是导致公司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观点认为,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03

细数柔宇乘风破浪“历程”

国货之光难撑万亿梦想


回想起柔宇科技曾经的辉煌,不禁让人唏嘘。这家以自主研发“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度被誉为柔性屏领域的“国货之光”。


柔宇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柔性屏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为主营业务。作为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柔宇科技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014年,该公司成功开发出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一时间声名大噪,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华为辟谣!刘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弯”的独角兽 - 天天要闻


2018年,柔宇科技凭借这项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引领了行业潮流。然好景不长,柔宇并未能成功说服主流手机厂商采纳其技术方案,导致其在商业化道路上步履维艰。除了与中兴展开合作外,柔宇科技并未能吸引其他主流手机厂商。中兴在手机行业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这次合作对柔宇科技的正向增益效果有限。与此同时,小米、华为等主流手机厂商纷纷选择与柔宇科技的竞争对手京东方或维信诺合作,这使得柔宇科技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地位愈发尴尬。


柔宇科技又选择了相对独立的研发路径,这无疑增加了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的风险。当无法快速融入主流手机产业链时,柔宇被迫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柔性屏产品。


尽管柔宇科技抢占了先机,发布了行业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但遗憾的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销量数据模糊不清。缺乏大品牌支持、市场推广不足、消费者认知度低以及价格竞争力弱等问题,使得柔宇的产品在市场上难以立足。用户对于flexpai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多数反馈体验不佳,销量数据也显得惨淡。


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领域的先发优势并未能转化为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这与其自身的竞争力不足、产品力优势不明显有很大关系。据报道,柔宇科技的建线成本和生产良率均不如竞争对手。尽管柔宇科技宣称其投片良率已达81.6%,但这一数据与研究机构的评估存在较大出入。更为关键的是,柔宇科技未能获得行业大客户的订单,这无疑对其商业化落地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寻求突破,柔宇科技尝试向其他产业发展,涉足电信、服装、汽车等领域。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尝试并未能带来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柔宇科技的柔性屏销量与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京东方相比,相形见绌。需求端的乏力使得柔宇科技的大规模商业落地面临重重困难。


盘算缘故,一是柔宇科技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缺乏持续造血能力。在经历了12轮融资后,柔宇科技仍未能实现盈利,这使得投资者开始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疑虑。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更新的迅速,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领域的领先优势也逐渐被削弱。


其次,柔宇科技的管理层也存在问题。多位曾在柔宇工作多年并与刘自鸿有过工作接触的人士透露,创始人刘自鸿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他的“理想主义”和不善管理的领导风格导致公司内耗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04

结  语


可见,柔宇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


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困境,其间的落差让人深思。曾几何时,柔宇科技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先后受到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累计融资近百亿。其估值一度高达60亿美元,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列。然而,柔宇科技在商业化道路上的屡屡受挫,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了耐心。


如今,柔宇科技的资产虽仍超过54亿元,包括房产、建设用地、生产设备和技术知识产权等,但其负债已初步统计超过40亿元。更为严峻的是,其专利申请数量在近年来逐年减少,2024年的申请量甚至为0项。这无疑给柔宇科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柔宇科技当前处境艰难,但其核心技术仍可能吸引潜在投资者或战略合作伙伴。在科技行业,技术创新始终是关键驱动力。柔性屏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未来不仅限于智能终端上使用。因此,在破产清算期间,柔宇科技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依然可能引发一些科技公司的关注。只是其相关的估值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可以说,柔宇科技的衰败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评估高科技初创企业时,必须审慎考虑企业技术的商业化能力和公司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柔宇的失败并非仅仅因为技术上的问题,更在于其商业策略、市场推广以及管理层决策等多方面的失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柔宇科技今日的困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