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2024年06月25日19:50:12 科学 4958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精准、可靠、严密的跟踪测量链路,确保准确获取返回图像数据。

返回器着陆前,要完成开伞、着陆等多个关键动作,及时获取清晰、稳定的图像数据,对返回舱着陆位置预判和搜救预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在返回舱理论落点周边的多台光学设备安装有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捕捉到每一个关键时刻的具体细节,并及时回传至指控中心。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落点景象测量分队 安学广:我们在瞄准点5~7公里范围内,布设了7台景象测量设备,可以实现以瞄准点为中心7公里范围内的落点测量,20公里范围内的景象测量,测量设备架设完之后,由后端操作人员远程操控设备,获得返回器10公里开伞到落地的全部景象。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尽管有过多次神舟飞船跟踪成功的经验,但距离上一次在四子王旗执行任务已时隔四年,且进入夏季以来,着陆场大风降水天气频繁,气象复杂多变,对光学设备提出严苛考验。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落点景象测量分队 贾鹏:(嫦娥六号)返回舱的体积是载人舱的八分之一,对我们目标捕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第二个,嫦娥六号返回舱由于是无人舱,下降速度是我们载人舱下降速度的2倍多到3倍,所以又给我们任务期间稳定跟踪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进驻着陆场以来,景象测量分队充分完善方案预案,模拟可能出现的最复杂环境开展训练,并协调搭建了雷达、光学、通信等设备,确保返回器返回全程实时可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