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肿瘤创新药飞速发展,为何拯救不了上市公司估值?

2024年06月15日22:24:02 科学 1752
国产抗肿瘤创新药飞速发展,为何拯救不了上市公司估值? - 天天要闻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6月初召开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业频频有重磅消息出炉,并引发多家相关公司股价上涨。但相关公司股价的亮眼表现却只是昙花一现,股价短暂上涨后又大多陷入调整,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创新药研发需要经历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就拿我们家来说,会上宣布了一些临床终点陆续到达,但最重量级的消息还得等到下半年;其次,肿瘤新药这个赛道的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但国内医保控费又使得创新药的价格非常便宜,利润有限。此外,国产创新药出海能够获取比国内高得多的利润,但这条路的不确定性也高。”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国产创新药扎堆肿瘤赛道

6月初召开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表现非常亮眼。今年,ASCO年会共收录了426项研究作为口头报告,其中有55项来自中国,这一数据比2023年翻了一番,创下新高。与此同时,还有5项国产原创新药的临床研究被纳入最新突破性研究(LBA)。而在2015年,仅有1项来自我国的研究入选了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与往年相比,今年ASCO参会人数明显增多,亚裔面孔的参会者也是随处可见,其中更不乏国内药企的研发人员和医院的研究者。”宜明昂科(01541.HK)创始人、董事长田文志表示。

具体到药企来看,恒瑞医药(600276)共有14款肿瘤领域创新药的79项研究入选,包括4项口头报告、31项壁报展示和44项线上发表。入选口头报告的4项创新药研究成功,其中3项与公司自主研发的经典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有关;先声药业(02096.HK)透露,公司已上市创新药及在研管线共16项研究入选大会摘要,其中含2项口头报告,向全球医学界展示涵盖11个肿瘤领域的最新临床数据。其中,恩泽舒® (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对照组)用于复发性铂耐药上皮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SCORES研究)的最新数据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通过最新突破摘要的口头报告(摘要编号LBA5516)进行展示。

君实生物(688180)特瑞普利单抗共计30+项研究入选本次大会,包括多项壁报与在线发表。宜明昂科共有五篇创新药研究结果被ASCO大会接受,其中替达派西普(药物编号:IMM01)两篇临床II期创新研究结果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一篇IMM0306治疗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I期初步研究成果以摘要(Abstract)形式展示;另外两篇研究成果以在线发表形式展示。

“伴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对肿瘤分子分型的深入了解,近10年来抗肿瘤治疗在精准诊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参与国际合作拥有诸多优势。如在一些欧美人群相对少见的突变类型如EGFR突变,中国人群突变率超过50%,研究更容易招募患者。目前,一些中国人群中相对高发的肿瘤类型,如鼻咽癌胃癌及食管癌,很多国际多中心研究都由中国学者牵头,不仅有助于患者入组,同时中国学者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拓了眼界。如今,我们已经从既往加入全球合作,发展到现在开始牵头发起一些全球性的临床研究。未来,进一步加强科研领域的全球合作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说。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国产创新药领域中最为聚焦的赛道。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3年)》,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中40.6%是抗肿瘤药物,在Ⅰ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分别占比50.9%和12.9%,较2022年占比均小幅增长。2023年度获批上市的40个创新药品种中,抗肿瘤药物最多,共14个品种,是2022年的2倍。

“其他药物的市场规模没有能与肿瘤药物相提并论的。2023年,我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而同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超2800亿元,两者差距显著。”前述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约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且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而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我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因此肿瘤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832亿美元增长到143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3913亿美元。对巨额利润的预期,是众多国产创新药企业扎堆肿瘤赛道的重要原因。

股价昙花一现的背后

但是,即便有着众多的好消息在近期密集发布,但创新药肿瘤药企的股价表现却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康方生物(09926)为例,5月31日早间,康方生物公告依沃西对比默沙东帕博利珠(Keytruda,又称“K药”)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即“头对头”试验)结果超出预期。当日,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超87%,最高触及60港元/股。但截至本周五(6月14日),康方生物的股价是39.85港元/股,股价甚至低于20日均线(41.342港元/股)。其他创新药肿瘤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普遍呈现冲高回落的姿态。与国际创新药巨头相比,国产创新药企业的估值水平要低很多。

首先,创新药研发需要经历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而抗肿瘤药物是目前最热门的药物研发领域,全球大型制药公司、新兴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国内众多创新药研发企业大多布局在这一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热门靶点在研项目数量多,产品上市后竞争压力大,给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商业化形成较大压力。

“未来制药企业应更注重创新性,减少‘me-too’的药物研发,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身于寻找全新的靶点、新的有效载荷或新的连接子上。这类更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全球药物研发领域的合作,并节约宝贵的新药研发资源。”AACR 候任主席、2024 年 ASCO David A. Karnofsky Award 获得者、加拿大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 Lillian L. Siu 教授说。

其次,医保控费对国产创新药的商业化效益形成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医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医保范围的扩大,医保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医保控费政策可能导致创新药的定价和商业化效益受限,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创新药太便宜了,就不利于鼓励医药企业的积极性。”前述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说。

通过出海谋求高利润,是国产创新药企业的一条出路。去年底,和黄医药(0013.HK)宣布,其合作伙伴武田取得呋喹替尼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应证是成人转移性结直肠癌。之后武田制药官网显示,武田/和黄医药合作的FRUZAQLATM (fruquintinib)定价出炉:美国一盒5mg*21粒的呋喹替尼(Fruzaqla)定价为25200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万元。而根据国内医药电商平台,5mg*7粒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换算下来,21粒在国内的价格为7500元。按照这一数据,呋喹替尼在美国的定价是国内价格的约24倍。

但是,创新药出海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首先,药物在国内的临床试验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海外市场的监管要求,因此可能需要额外进行临床试验,这将增加研发成本和时间。国产PD-1肿瘤药在FDA的审批过程中,就因临床数据问题而频频受挫。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政策差异较大,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需要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这可能需要企业进行额外的研发、注册和审批工作,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难度。此外,海外市场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国产创新药需要与来自全球的制药公司竞争。

非肿瘤类创新药也有巨大价值

尽管从市场规模来看,任何其他种类药物的价值都无法与肿瘤药物相提并论。但如果讨论单个药物的市场价值,就未必是肿瘤药物居首。去年下半年,国际医疗行业调研机构Evaluate评选出最有价值的在研新药TOP10,在给出销售额预测的同时,还用净现值给出这些药物合理估值,其中只有两款药物在肿瘤领域。

根据该排名,价值最高的是来自罕见病领域的Sotatercept,净现值116亿美元。Sotatercept针对的是罕见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旦发病,会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致残致死率高。

罕见病之外,治疗伴有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resmetirom、治疗肥胖的CagriSema两款药物上榜。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也有两款药物上榜。这样的排名意味着,新研发的肿瘤药物价值,或许并不如大部分人想象中高。从临床需求出发,在其他领域同样有广阔天地。

实际上,一些进行肿瘤药研发的国产药企,并未把宝都押在肿瘤赛道上。以华海药业为例,他们既有抗肿瘤药物,靶向CD73的抗体偶联药物 (ADC)刚刚在五月获NMPA批准进入临床;他们也有治疗银屑病的在研新药,今年5月的亚洲皮肤年会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张福仁教授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分享华奥泰(华海药业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HB0034治疗中重度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单臂的探索性Ib期临床试验的疗效结果。公司自主研发的HB0017 (IL-17A单抗)注射液也成功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于2024年3月29日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和给药工作。“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治疗银屑病的相关药物研发。”华海药业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深海评 | 背刺中国车企,难以化解欧盟的焦虑 - 天天要闻

深海评 | 背刺中国车企,难以化解欧盟的焦虑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近日,欧委会发布了调查的初裁结果:拟从7月4日起分别对三家被抽样的中汽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等生产的输欧电动汽车加征17.4%、20%及38.1%的惩罚性关税,对其余未参与抽查的中国车企平均征收21%税率,对不配合调查的将征收38.1%的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 - 天天要闻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赵昌佑 近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人员在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中发现一种云杉属植物的野生种群,经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植物分类学专家鉴定,其为已经在保护区内绝迹60年的油麦吊云杉。油麦吊云杉是...
非鱼非狗!“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现身莲花池公园 - 天天要闻

非鱼非狗!“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现身莲花池公园

夏日的莲花池公园,荷叶田田,鸟鸣啾啾。6月17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莲花池公园近日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莲花池公园的观鸟人池边柳枝间,冠鱼狗灵动跳跃,羽毛黑底白点,高高的羽冠,黑长的喙,雪白的肚皮,非常独特。每
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许多科幻电影中,科学家们从琥珀中提取恐龙 DNA 并复活恐龙的情节让人们既兴奋又担心。不过,本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受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启发,使用一种类琥珀的聚合物创造了一种新型的 DNA 存储和保存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可扩展性、易于存储和提取 DNA 以及无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