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2024年04月17日12:45:23 科学 1110

坏了,真给印度人装到了,早在2023年8月份的时候,印度的“月船3号”执行探月任务,曾创下了一天走8米的记录。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013年成功登陆月球的玉兔号,花费了972天才走了118.9米。

这不?就有外媒大做文章,声称中国技不如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月船3号情况如何

咱们虽然平时喜欢调侃三哥,但他们航天领域真不是开玩笑的,月船3号成功登陆月球,标志着他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月球着陆的国家。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在印度的前边还有美国苏联、中国,在这一方面,甚至要比欧洲都得更好。

在2023年8月23日的时候,月船3号成功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而且还是首个在该地区着陆的国家。

这一个成就没啥好说的,毕竟现在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太少了,随便选个地方着陆,都能够成为“首个”。

而且月球南极着陆没啥太大的含金量,毕竟月船3号着陆地点是在南纬69.373°、东经32.319°,严格来说算是月球正面,真正有含金量的是月球背面着陆。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月船3号飞行和着落情况】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月船3号就和印度指挥中心建立了联系,并从着陆器驶向月球表面。

月船3号一直往前走,期间断断续续搜集表面的物质,到9月2日的时候,月船3号已经走出了100米以上,算下来每天走的距离就有8米。

此后因为缺乏电力,月船3号不得不陷入休眠状态。

整体来看,印度此次的登月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壮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这一点不可否认。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月船3号结构】

另外一边,中国的玉兔号,也就是我国首个月球车,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却仅仅走了100多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玉兔号啥情况

玉兔号的登陆时间要比印度这边早了大约10年,在2013年的时候,嫦娥三号探测器就带着玉兔号顺利抵达月球表面。

玉兔号的着陆地点选在了月球的“虹湾区”,这里也被人们称为月海,因早期人们观测的月坑,认为是海得名。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同样的,虹湾区属于月球正面,它是一个直径约为160公里的巨型陨石撞击坑,相对来说地势平坦,有利于着陆器着陆。

而且,该地区没有被其他国家探测过,拥有较大的科研价值。

为了进一步增加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在玉兔号上搭载了专用的月球雷达,其发射的雷达波可以探测10米到30米的月球土壤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对月球地表下100米的地方进行探测

从这里来看,玉兔号之所以要比月船三号跑得更慢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那更加繁杂的任务。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因为雷达系统对于电力的要求很高,如果我们想要探测月球土壤深层,就需要玉兔号的雷达系统全开。

这就要求玉兔号牺牲一部分推力的电力,来换取探索工作的持续进行。

而且,这个任务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因为玉兔号的电力来源主要是太阳能板,只有在摄取足够多的电能之后,才能持续为雷达供能。

相对来说,月船三号没有执行大范围的探索任务,而是更多地集中在小范围的摄影、物质采集等方面的工作。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因此,在动力系统方面,会有更多的电力支持,跑起来自然也就更快。

大家要知道,月球的自转和周转周期相同,月球上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7个昼夜。

换句话说,当月球的虹湾区陷入夜间的时候,玉兔号就得陷入到“冬眠”,等27天阳光重新照射之后,才能重启。

而且在这个重启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唤醒,沉睡之前也需要准备。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这样断断续续下来,所花费的时间实在是不少,于是我们干脆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月球探索工作

月船三号这边讲究的是一个一气呵成,利用月球南极的昼间,其飞船不断崛起能源,供给探索工作。

此后夜间来临,月船三号陷入沉睡,结束之后,印度曾试图将其唤醒,但没有结果。

比印度更优秀

再有一点就是,在2014年的时候,玉兔号受到月球表面复杂环境的影响,在沉眠结束之后内部出现异常。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玉兔号模型】

对此,专家展开了排查工作,在此期间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半年之后,玉兔号才重新被唤醒,但好在部分功能没有出现问题,能够正常工作。

这倒不是说我们技术不行,而是在寒冷的夜间,月球表面温度低至零下180摄氏度,就算美俄的登陆器,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就这样磕磕绊绊,玉兔号在2016年7月31日的晚上停止工作,从登陆到最终停工,一共工作了972天,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作为玉兔号的后继型号,我国玉兔二号已经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壮举

印度月球车为什么一天就能走8米,中国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 天天要闻

月球背面不仅有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不利于登陆器登陆,而且还阻碍实时通讯系统,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玉兔二号在艾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登陆,截至2022年的时候累积行走距离约1239.88米,如今已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未来中国可能还会有玉兔三号登陆器,它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让我们一同期待!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玉兔号设计寿命已满:距离着陆器20米 无法动弹》

【2】新华社《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附近表面发现硫等多种物质》

【3】中国政府网《嫦娥三号的新使命、新挑战、新看点》

【4】中国新闻网《“玉兔号”月球车:耐极温 可避障 能爬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洪波伢子回家了!神十七平安着陆,汤洪波父母在电视前冲他招手 - 天天要闻

洪波伢子回家了!神十七平安着陆,汤洪波父母在电视前冲他招手

“期待早点见到我的同事、战友、亲人、朋友们。好久不见,想你们了!”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汤洪波出舱后大声说。此刻,在湘潭县云湖桥镇的一个寻常农家院落,他的家人、乡亲们正围坐在电视机前,见证洪波伢子的凯旋时刻。看到汤洪波顺利出舱,他的父亲汤海秋、母亲伍兰清激动地...
陈蓝:中国带回来的月壤,要不要给NASA? - 天天要闻

陈蓝:中国带回来的月壤,要不要给NASA?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蓝】最近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个消息。4月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举行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首次国际借用评审会议。来自6个国家的10位科学家向中国提交的借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申请得到了初步批准。评审会上,他们将陈述其研究计划。这应该是发放样品前的最后答辩。引人注目的是,1...
他们凌晨抵京,带回31.5公斤“太空特产”! - 天天要闻

他们凌晨抵京,带回31.5公斤“太空特产”!

据央视新闻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听听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到地球的第...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 - 天天要闻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 听听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到地球的第一...
萌翻了!熊猫星球沉浸式光影大展五一在京开幕 - 天天要闻

萌翻了!熊猫星球沉浸式光影大展五一在京开幕

由央视网熊猫频道与杜星球数字艺术实验室联合创作推出的首个官方大熊猫沉浸式光影大展——“熊猫星球Panda Planet” 将于2024年5月1日在北京杜威中心开启全球巡回前的试运营,并于2024年中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启全球首展。“熊猫星球”以大熊猫的一生为主线,通过数字艺术光影的方式叙述大熊猫从孕育到诞生,从幼儿...
为了凉爽一“夏”,人类有多拼? - 天天要闻

为了凉爽一“夏”,人类有多拼?

如果要说这世界上,哪个地方永远没有夏天,那一定是——古装剧里。现代的古装剧里,即使是热得要吃冰的季节,剧中的男女主们也始终穿得严严实实的,似乎完全没有夏装的概念。拍戏的演员,更是糟了老罪了,拍戏一整天,出汗两三斤都不在话下。难道,古人真是不怕热,夏天也硬扛吗?还真不是!古人不光有夏装,而且花样和穿法...
迪庆州市监局:转化运用监管知识 助企跑出加速度 - 天天要闻

迪庆州市监局:转化运用监管知识 助企跑出加速度

迪庆州独特的海拔高差、立体气候和多样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孕育了丰富的药材种质资源,境内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品质上乘,全州所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均被认定为“云药之乡”。但由于种植规模小、市场销售困难、产业链短,粗加工的产品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缺少有实力的药材深...
以“智”提“质”,院士专家谈“智能+”如何激发新质生产力 - 天天要闻

以“智”提“质”,院士专家谈“智能+”如何激发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提升无人系统的自主智能?如何让AI与6G如何和谐共生?  4月27日,以“信息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在28日的第二场主论坛上,院士专家围绕智能制造、6G、无人系统、电力电子芯片、飞行器测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