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2024年04月08日18:35:20 科学 1849

千百年来,西藏这片圣洁地方孕育了无数珍贵灵兽,就好比金丝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等。但其中最富神秘气息的还当属西藏“折蒙”。

“折蒙”膘肥体壮,孔武无双,一身金黄色毛发显得贵气十足,削弱了外表的鲁莽,它们就是西藏棕熊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猝不及防的“熊出没”

2023年6月30日,原本平静祥和的西藏那曲巴青县突然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只见一个威武雄壮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扒拉着墙头,欲上不能上,欲下不能下。

如此宽厚的背影以及肥壮的身躯,在当地相当少见。正当围观群众好奇眼前的庞然大物究竟是什么来头时,人群中忽然惊呼一声:“是折蒙!”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原本还算拥堵的现场,因为这声惊呼,一下子溃散开来。人们定睛一看才知道眼前的“来客”是当地十分珍稀的西藏棕熊。

由于棕熊力气极大,易怒易暴走,爆发力又极强,就算是当地人也不敢轻易靠近。果不其然,这头原本还被尊为座上宾的“折蒙”,一看到人群躁动,便立即开启了狂追模式,逮住个人就狂追不止,惹得现场人心惶惶。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棕熊跟川金丝猴一样,是各自物种中的“大漂亮”。别熊都是灰头土脸的,只有西藏棕熊长着一副贵气独特的“金面”。西藏棕熊也叫藏马熊,别看它们长得粗笨,动作滑稽,但是西藏棕熊的力量却十分强大,奔跑速度也很快,据说来去如风。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由于珍贵性和文化特殊性,“折蒙”在当地藏文化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折蒙”是一种非常古老,非常强大的“神兽”。同时,“折蒙”又非常神秘,来去无踪,因此藏族人民对于“折蒙”具有非常崇高的敬意,正如对待它们的文化信仰一般。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危险的靠近,与“折蒙”四目相对会是什么感受?

按照常理来说,在海拔约为3500米至5000米针叶林地带,应该不会有熊科物种的存在。是“小众”的西藏棕熊却能够在如此恶劣、严寒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并活成了藏族人民心中的传奇。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日“隐藏”在传说中的西藏棕熊,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世人也因此瞻仰珍奇灵兽的风采。只不过这份“近距离接触”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就好比常年驻守在西藏无人区的唐古拉中队,其“军事重地”就频频受到西藏棕熊的光顾。由于无人区基础设施匮乏,军人只能就地搭起军用帐篷构建自己的活动区以及安全防线。没想到这道安全屏障居然率先被西藏棕熊冲破,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目相对”的场景令人猝不及防。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无人区周边环境艰苦,食物匮乏,“折蒙”应该是嗅到军营里烧饭的烟火气,才屡次“进犯”。幸好驻守的军人跟“折蒙”打交道次数多了,逐渐摸索出应对它们的经验,才能在“折蒙”的屡次“进犯”中脱险。

不过,面对体长将近2米,体重可达800斤的凶猛野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西藏棕熊光顾过后,现场总是避免不了一片狼藉就是了。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长得壮,吃得多,一年狂塞3000多只鼠兔

西藏棕熊是沉默的独行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就是对它们的最好诠释。西藏棕熊是昼行性动物,性情狂躁,奔跑速度极快,攀爬能力极强。这也意味着它们的杀伤力极大,据了解,西藏棕熊还多次“袭警”,致使检查站的大门屡屡被撞坏。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人们使用放鞭炮、敲锣打鼓等方式对其进行驱赶,西藏棕熊当场逃窜得极快,不过这货也十分狡猾,过两天又屁颠屁颠地跑回来了。跟人类作对似乎是西藏棕熊的一大乐趣,它们损毁建筑物,攻击路人,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幸免的地方。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这还不是西藏棕熊的极限,它们的生猛凶残还体现在掠食上。西藏棕熊算是全能型猎手,上能攀爬,下能游泳,搁在路面上还能快速追击猎物,犬齿和利爪也十分发达,力气更是大得不行,因此它们在西藏的野外根本没有敌手。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长着骇人身躯的西藏棕熊,倒是十分喜欢欺负“弱小”,专门逮住数量庞大的高原鼠兔狂吃。虽然棕熊属于杂食性动物,新鲜猎物吃得了,腐肉也吃得了,偶尔逮逮鸟、摘摘果打牙祭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科学家倒是从西藏棕熊中的粪便检测出,这些庞然大物最钟爱的还是“迷你珍馐”,那就是高原鼠兔。据了解,一头成年西藏棕熊,一年约摸能吃上3000只左右的高原鼠兔,可谓名副其实的“宰兔黑手”。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要知道西藏棕熊还有冬眠的习性,真不敢想象如果它们把那近乎半年的冬眠时间也拿来蚕食,那么将会有多少高原鼠兔命丧西藏棕熊口中。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棕熊是如何蚕食高原鼠兔的?

众所周知,西藏棕熊的长得十分高大雄壮,身高接近2米,甚至还能更高。粗壮高大的身型使其行动变得十分笨拙,并且因为视力不好,人们时常称其为熊瞎子”。

而高原鼠兔那么一种娇小玲珑又灵活无比的物种,西藏棕熊究竟是怎么如此高效率地捕捉到它们的呢?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其实,大家都被棕熊憨厚老实的外表给蒙骗了,它们是实打实的狡猾,完全就是“披着羊皮的熊”且不说东北老林中流传的棕熊诱捕人类的传说,就说说现实生活中棕熊爬窗入室“抢劫”、攻击人类,乃至俄罗斯真实发生的棕熊吃人案件。都无不一表明棕熊的狡诈与可怕。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因此,当西藏棕熊看到美味的高原野兔的时候,自然不会放过它们。西藏棕熊精准拿捏高原野兔爱群居、爱打洞的习性,专门寻找它们的洞穴。待寻觅到了之后,便用锋利纤长的爪子快速挖开高原鼠兔的洞穴,伸出有力的手使劲将高原野兔扒拉出来,像一口一个糕点一样将其整窝蚕食。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虽然是“熊瞎子”,但架不住西藏棕熊灵敏的嗅觉、全面的猎食装备以及丰富的经验。要知道,棕熊的可是拥有模仿人类的能力,3000多只“手无缚鸡之力”的高原鼠兔对它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感谢您的阅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 天天要闻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今年春天,圆柏花粉冲上热搜,北京有圆柏雄株两百多万棵,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4月1日,北京农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将破解这一难题。该校秦岭教授团队围绕遏制柏树花粉飘散进行了科技攻关,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其中,计划量产的花粉固定剂将于明年在北京城六区率先使用。北京农学院...
体长约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动物园紧急闭园 - 天天要闻

体长约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动物园紧急闭园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刚刚,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佛山动物园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4月2日16时左右,永年区佛山动物园一只人工饲养、体长约1米、两岁的黑熊从笼舍脱离。永年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动物园周边区域进行管控,并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拉网式搜寻。目前,搜寻工作正在进行中。佛山动物园也发出提醒:若发现黑熊的踪迹,请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逝世,曾发起创建中华骨髓库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逝世,曾发起创建中华骨髓库

新京报讯 4月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以下为讣告全文:讣 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智驾技术“狂奔”,谁来填补公众认知的“真空地带”? - 天天要闻

智驾技术“狂奔”,谁来填补公众认知的“真空地带”?

近日,3名女孩驾驶小米SU7不幸发生车祸、葬身火海一事引爆舆论。事发当晚,3名女孩驾驶着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行驶在去往安徽池州的高速高路上,后不幸撞上了因同侧道路封闭施工而临时设置改道口的隔离水泥桩,导致车辆爆燃,3人全部罹难。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这场事故不仅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也将对智能驾驶安...
河北一野生动物园熊出逃,当地回应:正全力搜寻,已确定熊的位置 - 天天要闻

河北一野生动物园熊出逃,当地回应:正全力搜寻,已确定熊的位置

4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上游新闻(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记者从当地获悉,确有熊出逃一事,目前熊已进山,已找到熊的脚印,确定了熊所在的位置,相信很快会找到熊。熊出逃的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 。图片来源/销售网站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管理办公室于当日中午12时许发布消息称,接...
学术循环型组织:DeepSeek 挑战巨头的秘密武器 - 天天要闻

学术循环型组织:DeepSeek 挑战巨头的秘密武器

学术循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创新的本质不在于技术工具或方法论,而在于我们如何组织集体思考。当一个组织能够系统性地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真正的突破就会像水流入低洼处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 作者....
科研新“智”生产力:我国首个开放科学计量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上线 - 天天要闻

科研新“智”生产力:我国首个开放科学计量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上线

3月26日,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的“新纪天工 开物焕彩——探卷寻智”重大科技成就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SciExplorer科学探索者平台,吸引大家关注。平台负责人表示,这是我国首个开放科学计量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SciExplorer平台作为一款开放文献数据计算工具,对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基础...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海报】方向晨:唯细、唯实、唯知 - 天天要闻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海报】方向晨:唯细、唯实、唯知

编者按:4月2日,由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主办的“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在燕山石化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对科技与工程创新的感悟。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如何过入职关?怎样选择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