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撤稿:Omicron起源研究因样本污染导致结论错误

2022年12月30日12:34:03 科学 1106

2022年12月1日,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声称SARS-CoV-2的Omicron变体在被发现之前在非洲的广大地区逐渐出现,但于12月20日被其作者撤回。在撤稿通知中,参与该论文的所有 87 名研究人员均承认,研究结论所依据的关键基因组序列是污染的结果。通讯作者——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Felix Drexler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这让人感到痛苦。”

Science撤稿:Omicron起源研究因样本污染导致结论错误 - 天天要闻

这篇论文几乎从发表的那一刻起就招致了批评,一些科学家表示,如果这项研究先以预印本的形式发布,允许独立科学家发表评论,这个问题本可以被避免。牛津大学的进化病毒学家Aris Katzourakis说:“这篇文章在预印本上,几天内就会在Twitter上遭到封杀。”

Omicron于2021年底在博茨瓦纳和南非首次被发现,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后一直主导着这场大流行病。它的确切起源一直是个谜,部分原因是Omicron与之前流传的变体大不相同。

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解释病毒变异的观点。在一种情况下,该病毒在动物宿主体内经历了长时间的进化,然后又回到了人类体内。在另一个案例中,它是在一名患有慢性感染的患者身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演变而来。第三种可能性是,该病毒一直在世界上一个很少有病毒被采集和测序的地区悄悄传播和变异

科学论文似乎证实了第三种可能。早在2021年8月和9月,即病毒在非洲南部爆发的几个月前,研究人员就在来自东非和西非的25名患者样本中发现了变异的证据。研究人员对来自贝宁的五个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它们具有Delta(以前的显性变体)和Omicron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们代表了进化的中间阶段。

Science撤稿:Omicron起源研究因样本污染导致结论错误 - 天天要闻

贝宁科托努,一名教师正在接受 COVID-19 检测。在来自该国的样本中,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发现了代表 Delta 和 Omicron 变种之间进化的中间阶段的病毒。

但是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病原体进化的Kristian Andersen表示,在论文发表之前,渐进进化理论已经“不在讨论范围内”。Andersen说,如果Omicron真的随着SARS-CoV-2在人群中逐渐传播而进化,它应该有更多的同义突变,这种突变不会导致病毒蛋白发生变化,因为这种突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变得“固定”或永久建立。“这就是为什么当这篇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就成了一个危险信号。”他说。

深入研究论文后,Andersen和其他研究人员迅速在Twitter上指出了不一致之处,并直接向作者指出。例如,作为Omicron早期祖先的基因组序列在前体中有许多预期的突变,但也有一些是后来进化的Omicron亚变体BA.1的典型突变。“这种模式表明存在污染问题,”亚利桑那大学图森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Michael Worobey说。

Drexler承认,贝宁样本中的一些小的基因片段——单独测序然后组合在一起的基因组片段,似乎是污染的结果。该团队得出结论,它基本上已经对Omicron和早期的SARS-CoV-2毒株进行了测序;然后计算机将它们拼接成一个基因组序列,该序列伪装成介于Omicron和早期变体之间的病毒。Drexler说,从残留样本中再次对病毒进行测序并没有复制早期的结果。

该论文的批评者说,这些错误应该在同行评审中被发现。

“有些棘手的问题当然需要被提出。”Andersen说。另一位科学家回应:他被Science杂志邀请审阅稿件,并且要求保持匿名,而他在审稿报告中指出了这篇论文存在的缺陷。

Science主编Holden Thorp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收到足够多的来自审稿人的支持发表这篇论文”,但没有详细说明。“但仅仅因为我们获得发表论文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后悔这些问题在发表后才被发现,”Thorp补充道。“我们对在审查期间没有弄清楚这一事实承担责任。” Science杂志的新闻部独立于其编辑部。)

Drexler同意发布预印本可以避免论文的发表和撤回。似乎没有必要急于发布这些信息,因为它没有回答紧急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回想起来,我确实很后悔,”他说。


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we-made-mistake-omicron-origin-study-retracted-after-widespread-criticism


*本文内容由OAE中国办公室编辑翻译校对,部分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版为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