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2022年07月02日13:49:02 科学 1583

真的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地外文明信号,“三体人”存在吗?我们要向宇宙发出信息吗?

大家好,我是奥利给

最近,中国搜寻地外文明的首席科学家张同杰对媒体透露,他的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

真的来自地外文明?

简单地说,就是收到了有可能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到底是不是,目前团队正在进一步甄别和排查。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20年9月正式启动地外文明搜索工作, 2020年,张同杰团队发现了两组地外文明可疑信号,2022年,团队又发现了一个可疑信号。

但是,有人说这些信号很有可能来自地球,而不是外星人。这是美国加州大学地外文明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丹·维尔海默说的。

这是美国的首席,的确是很权威的,维尔海默1979年就开始从事“地外文明搜寻”工作,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研究人员之一,也是张同杰团队的美国合作者。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质疑啊,维尔海默指出,到目前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所有“疑似外星人发出的信号”都是由“我们地球人自己的文明”发出的。

比如说,手机、电视、雷达卫星,以及天文台附近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都有可能发出无线电波,被探测设备发现之后,就很容易造成干扰。

怎么会有干扰信号?

那这种干扰信号和外星文明的信号难道很相似吗?很难区分吗?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首先,在浩瀚的宇宙里,无线电波的“穿越”能力是最强的,所以我们寻找外星文明信号主要找的就是无线电波,比如说外星人在几万光年之外,打了个电话,他的无线电波信号穿越茫茫宇宙,刚刚好被我们收到了,这是有可能的。

但头疼的是,人类自己也会制造大量信号,这就是一直困扰科学家的射频干扰问题。

对于“中国天眼”而言,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中国天眼”现在是世界上最灵敏的望远镜,在它投用之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地外文明观测设备,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但2020年12月阿雷西博望远镜因结构失控已经垮塌。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怎么去除干扰信号?

“中国天眼”的综合灵敏度比曾经的阿雷西博高10倍,拥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300米级天线,瞬时灵敏度超过其他天线一个数量级以上,望远镜的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捕捉到更遥远更微弱的信号,但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干扰信号。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中国天眼”会先使用计算机的算法程序去除干扰信号,怎么算呢?区别的方法有两点:一是看信号是否持续在多个天区出现,如果是外星人的信号不远万里投射过来,应该只在天空的固定区域出现。同时在很多天区出现的信号,大概率就是来自地球的干扰信号,会被计算机程序去除。

但计算机也还做不到百分之百去除。

科学家说,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将望远镜从地球移到月球背面,用月亮做屏障来阻隔,这样就可以彻底去除地球上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了。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两个望远镜同时检验,比如,一个在贵州,一个在上海,两个望远镜相距千里以上,这样就可以更准确地知道,信号源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是在地球附近,还是在更遥远的地方,就像三角定位一样。

真的有外星文明吗?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让人类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发现地外文明?

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约翰·鲍尔提出了一种解释:就像人类在动物园里观察动物,外星人可能也正在默默地观察人类。他们故意避免和人类接触,把人类文明圈隔出来,就像宇宙中的“自然保护区”,或者只是为了“监视”人类,这就是著名的“动物园假说”。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是否要主动向外星人发送信号,一直是科学家们激辩的中心,会不会像科幻小说《三体》描述的一样,如果发送信号,有可能会暴露自己,带来外星文明的打击。

早在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就对太空发送出人类的第一条无线电信息,目的地是25000光年以外的球状星团 M13,发送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信息通过一种二进制编码被传递出去。

有外星人?“中国天眼”收到疑似信号,我们要向宇宙发信息吗? - 天天要闻

2017年,“地外文明搜寻”组织连续三天向12光年之外的鲁坦星发射了重复信号,这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包含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这次发出的信息更加复杂,包含了很多基础数学、物理学概念和一些科学知识,包括告诉外星人为什么1+1=2,解释无线电信息如何读取以及人类的时间概念是什么。

瓦科赫乐观估计,如果一切顺利,人类在2042年前就可以收到外星人的回复,这会是人类全新纪元的开始吗?

#我国将发射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中国天眼##中国天眼发现地外文明可疑信号##外星人##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 天天要闻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各获奖项目中,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相关联的项目明显增加,涉及多语种智能语音、智能车联网、智慧高速、超级计算等应用场景。其中,“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