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青海盐湖所荣获3项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

2021年10月15日13:59:06 科学 1667

10月14日,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颁奖大会在西宁举行,大会隆重表彰奖励为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王敏研究员荣获“创新驱动奖章”,冯海涛研究员荣获“杰出工程师奖状”,刘海宁研究员荣获“青年科技奖状”。

  王敏针对青海低锂高镁的盐湖卤水特点,创新性提出“梯度耦合膜分离新技术”,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分离提取锂的新方法,在一里坪盐湖依托企业建成万吨碳酸锂生产新装置。为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低品位固体钾矿固液转化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提出尾液、尾矿中钾资源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设想。设计了由盐湖无机盐直接制取高性能熔盐储热介质的新途径以及硝酸盐杂质离子精确调控的新思路,相关熔盐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家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建立了多元熔盐相图数据库,提出熔盐微结构对热物性及腐蚀性的影响机制,成功解决了硝酸熔盐储热介质储换热效率低、腐蚀性强的问题;建成了国内首座1MW熔盐储热系统工程化测试平台,实现了储热介质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预测,提出了熔盐杂质含量、性能评价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为核心,应用绿色/低成本分离技术,优选分离提纯工艺,实现多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申请发明专利70余件,授权专利40余件;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33篇;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1项。

  冯海涛致力于研究电化学方法在铬盐生产中的应用,深耕新型铬盐生产技术,带动走出“重污染行业之首”的困局。作为团队核心提出基于电化学的铬盐清洁生产技术集群,涵盖三条大工艺和四种母系铬盐产品。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电化学氧化铬铁制备铬酸钠联产三氧化二铬和三氧化二铁工艺,离子膜电解法铬酸钠合成重铬酸钠工艺,以及离子膜电解法从重铬酸钠合成铬酸酐工艺。相比现有铬盐生产技术,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反应条件温和、利用效率高、工艺过程可控、废渣废气排放量低和技术衔接性高。目前团队代表成果“离子膜电合成重铬酸钠技术”已试车成功,产品规模达5万吨/年,同时副产氢氧化钠(32%)4.2万吨,氢气3.75×106标准立方米,氧气1.88×106标准立方米,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发表论文17篇,获批授权发明专利15件、省级科技成果5项、奖励7项、地方标准3项,推广应用成果3项,其中1项已经建成产业化生产线。助力青海省打造出铬盐清洁生产的标杆企业,引领国内铬盐行业的绿色发展。

  刘海宁一直从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是盐湖稀有元素分离材料与技术研究工作,在盐湖分离材料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年来,创新性的制备了同时对硼、锶具备选择性的吸附材料,制备得到了系列碘离子、硼酸根吸附材料,研发实验室用全自动动态吸附(离子交换)系统及适合实验室电吸附研究的装置,积极探索吸附-浮选、络合-浮选等耦合分离技术在盐湖资源分离提取方面的应用。近几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培育项目、青年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及青海省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5件。先后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拔尖)、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团队(核心骨干)。被聘为《盐湖研究》、《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曾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奖励,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荣获3项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 - 天天要闻

王敏研究员(左)、冯海涛研究员(中)、刘海宁研究员(右)获奖

   据了解,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两大类,合计95个奖项。“哲学社会科学类”50个奖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45个奖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奖项包括“创新驱动奖牌”5项,“创新驱动奖章”20项,“杰出工程师奖状”10项,“青年科技奖状”10项。(来源: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科技处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期刊杂志或由作者提供,仅供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国外空天公司开始销售极光亚轨道航天飞机 - 天天要闻

国外空天公司开始销售极光亚轨道航天飞机

5 月 22 日,国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开始接受可在亚轨道飞行中运载小型有效载荷的“极光”(Aurora)太空无人航天飞机的订单。 该飞机可携带6公斤有效载荷,飞行高度可达100公里。....
中国首个热带生物多样性数字平台上线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个热带生物多样性数字平台上线

5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打造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国首个以热带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数字平台,让西双版纳超1.5万种物种数据“有迹可循”。作者:孙敏、胡攀、张楠、杨林凯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生态摄影师镜头里的祁连山生灵 - 天天要闻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生态摄影师镜头里的祁连山生灵

林中猞猁。鲍永清 摄这里,垂直海拔梯度编织出立体的生物多样性谱系,从河畔林海到山麓草原再到高山冰雪,温带灌丛草甸、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杜鹃灌丛与流石滩植被依次铺展,形成中国西部最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雪豹穿梭于裸岩与灌丛之间,绿绒蒿在流石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 天天要闻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着眼于益生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养乐多支持主办的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 天天要闻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任免通知,经研究,决定:孔大力同志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免去沈志强同志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职务。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强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行星物理与...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 天天要闻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熟悉刑侦推理类作品的朋友们,肯定对氰化物印象深刻——毕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点剧毒的氰化物就饮恨当场。然而,在无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礼品。不仅如此,动物“情侣”之间还有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危险互动,在这个 520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 天天要闻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过去十年里,间歇性禁食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据《自然》杂志报道,一项统计发现,2023 年美国超过 10% 的成年人都在实践这种饮食方式。在互联网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发现各种间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体操作,给身体带来种种益处。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 天天要闻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22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并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