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2025年05月15日04:33:02 健康 1263

说起抑郁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情绪低落”、“病态悲观”,甚至会怀疑患者是不是在“装”。但当你身处其中,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才会发现:这些症状根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场大脑深度自我保护的信号。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在日常生活里,张阿姨已经干了三十多年的会计工作,平时打理家庭也井井有条。可最近,她却总觉得头脑像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雾:早晨醒来,明明睡足了,却一点动力也没有;坐在办公室,连看几行数字都觉得累;回到家,本该陪孙子玩耍,却只想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家人不理解,还以为她“懒散”、“耍脾气”,让她更加内疚和自责。其实,在张阿姨的大脑里,一种深层次的“保护机制”正在悄悄运作,当她感受到压力、焦虑和压力积累时,大脑为了省力——也是在告诉她:“先停下来,让我修复一下。”

李叔是一位退休教师,平时爱下棋、打羽毛球。患病前,他按时晨练、和老友喝茶聊天,可如今,哪怕听到熟悉的手机铃声,也提不起兴趣。精神科就诊后,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李叔按时服药,却发现一连吃了几次,晚上不仅没能入睡,反而更加焦虑;白天昏昏沉沉,连去公园下棋都没精力。就这样,他在治疗和副作用之间反复纠结:要不要停药?停药又怕症状反弹,更糟糕。想来想去,结果是越想越焦虑,仿佛走进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巷。

王大爷更让人心疼。年过六十的他,患病之前最大的烦恼就是跟老伴吵架,最多也就是晚上睡不好。谁曾想,这种“偶尔的失眠”演变成了“整夜惊醒、食欲不振、连说话都没力气”,他只觉得自己像个没电的手机。家里访客一多,他就借口去卫生间,躲在那儿偷偷落泪。成为抑郁症患者后,他才知道:大脑在告诉他“你的身心都累了,需要修整”,可这种修整不是度假,而是症状——只有当症状足够严重时,你才不得不放下手头一切,专注于让身体和大脑休整。

治疗过程里的“麻烦”也不少。首先是排队挂号、填写量表、复诊约时间——光是来往医院的奔波,就让很多中老年人心生抵触。有些人更担心:吃药会不会退化记忆?长期用药会不会伤肝肾?于是常常自行减量、间断服药,结果症状反复,心里更加没有安全感。还有的人面对心理咨询,难以打开话匣子,总觉得“我这是哪门子心理问题,跟别人有什么好聊的?”就这样,想借助心理疏导,却被“面子”拦在门外。

很多中老年朋友会问:“到底要吃多久?能不能一吃就好?”遗憾的是,抑郁症并不是感冒,一两周的抗生素就能见效。精神症状改善往往需要三四周,稳定下来后还要继续巩固几个月,才能跟反复说再见。更何况,每个人的体质、病情、既往史不同,药物和剂量也要一步步调试,这个过程有时会让人焦虑、无所适从。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此外,家人支持缺失也是一大难题。有位阿姨跟我说,她先生总觉得“抑郁症能好不好要看心态”,动不动就来一句“想开点”。孩子们还以为她只是“偶尔情绪低落”,真正需要被照顾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可当患者发觉家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痛苦时,往往会更加自卑、孤独,甚至怀疑“我是不是连最亲的人都不值得依靠”。

其实,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待治疗。抑郁症并不是患者心情“一时不好”,也不是“懒惰”或者“矫情”,它是神经递质失衡、大脑回路改变的结果,就像身体受伤时会红肿疼痛,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报警铃。大脑罢工时,你会感到力不从心、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恰恰是它在守护你:逼你放慢节奏,让你有机会休息、修复神经连接。

所以,当你或你的家人陷入抑郁之中,不要轻易放弃治疗,也不要急于对比谁好谁坏。要知道,这既是一场防御,也是一场修复。真正的康复,并不只是把“情绪低落”扼杀在萌芽阶段,而是让身体和大脑在适当时候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支持,然后再逐步恢复活力。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针对中老年人,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尤其重要: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保证足够的光照和运动,比如早晨散步、简单拉伸,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均衡饮食,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深海鱼豆类坚果;多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哪怕只是打个电话、聊聊家常;遇到难受的想法,不要压抑,可以写日记或者对着镜子说出来,把情绪“倒”出来,也是一种释放。

遇到治疗上的困惑时,不妨和医生、护士、药师坦诚沟通: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否调整?有没有更温和的配方?自己能做哪些配合?这样就能把治疗变成一个“团队之旅”,而不仅是患者孤军奋战。家人也可以学一点基础的情绪陪伴技巧:倾听而非质疑、陪伴而非施压,用理解和耐心为患者撑起一把伞。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抑郁症的“起始号”不是装出来的,它是大脑向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当你按下“暂停键”,给自己留出休整空间,就为下一次重新出发积蓄了力量。愿每一位承受抑郁折磨的朋友,都能在理解和支持中,慢慢把生命的节奏调回正轨,让大脑和身体一起走向健康。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越了解,越想分开?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越了解,越想分开?

大家好,欢迎来到 「简单心理 Weekly」栏目 👏在本期 Weekly,你可以看到:▨信息量越大,好感度越低?▨说话打手势,交流更高效。▨记不住路,可能是因为吃太多糖。▨焦虑或许是抑郁的前兆。01 怎么越了解,好感度越低?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说起抑郁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情绪低落”、“病态悲观”,甚至会怀疑患者是不是在“装”。但当你身处其中,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才会发现:这些症状根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场大脑深度自我保护的信号。在日常生活里,张阿姨已经干了三十多年的会计工作,平时
有发现: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 天天要闻

有发现: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王大爷今年刚满六十,退休后最大的爱好是跟老伴一起下象棋,可自从两年前偶尔胃痛开始,爱恨下棋的日子忽然间少了很多。痛醒的夜里,他翻来覆去,第二天一早就得赶着去医院复查,又是做胃镜又是吃药,胃口差到连半碗稀饭也下不去;下午和老战友约棋,他总是担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 天天要闻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近期,亚洲多个国家(地区)卫生部门通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护。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中国香港等地已开始安排针对JN.1毒株的疫苗接种。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 天天要闻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每经记者:陈婷 每经编辑:杨夏2个多月前(2月2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让一贯标榜“品质”的盒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近日,青岛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销售的来自“小町蛋业(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町蛋业)的保洁无抗鲜鸡蛋,在抽检中发现农兽药残留超标,受到了广泛关注。图片来源:...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 天天要闻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点新闻报道】俄罗斯一名男子的后脑杓突然长出一个5英寸(约12cm)「恶魔角」的角质瘤,起初他不以为意,一直忍受头痛,后来因为严重影响到生活,便前往医院就诊,将角质瘤移除。而负责手术的医生坦言,这是他行医25年来,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见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