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骨拔高,魔鬼的契约!

2025年04月11日09:53:07 健康 1724

牺牲健康,换取长高10厘米,如果是你,你愿意签下这份“魔鬼契约”吗?

2021年,江苏女孩小梦在社交平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断骨增高术”的群组。群内铺天盖地的“成功案例”让她心动不已。

据群里宣传,土耳其的无外架内置手术被描述为“安全无痛”“疤痕微小”,医托梁某甚至承诺“无感染先例”。

身高仅1.55米的小梦,怀着对高挑身材的渴望,最终支付60万元,分两次在土耳其接受了大腿内置和小腿外架手术。

断骨拔高,魔鬼的契约! - 天天要闻

手术的过程十分残酷——

外架手术需截断腿骨,用钢针穿透皮肤固定断骨,外部安装圆环支架,每天手动旋转旋钮拉伸双腿,持续一年半;内置手术则在腿骨中植入电磁驱动髓内钉,通过体外遥控牵引。

做完手术后,小梦成功从,1米55“长”到了1米68,可到了术后第六个月,小梦的右小腿突然红肿溃烂,脓液渗出,确诊为急性骨髓炎。

噩梦从此开始,医托梁某却威胁她必须隐瞒实情,否则停止治疗,土耳其医生仅开具口服抗生素,最终导致病情拖延恶化为慢性骨髓炎。

断骨拔高,魔鬼的契约! - 天天要闻

如今,小梦体内的髓内钉因取出风险过高而无法拆除,磁铁部件可能生锈,内固定装置随时可能断裂。

她形容自己“像带着一颗定时炸弹”,双腿疼痛僵硬,无法奔跑、下蹲,甚至无法正常站立。更讽刺的是,她的经历又被医托包装成“反面案例”,转而推销所谓更安全的“全内置手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断骨增高术呢?所谓的断骨增高术,医学名称其实是“肢体延长术”,最早由苏联医生伊里扎洛夫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

这项技术的初衷,是用于治疗先天畸形、创伤性骨缺损等疾病。其原理是通过截断骨骼并安装外固定支架,利用组织再生能力缓慢拉伸断骨间隙,从而实现肢体延长。

然而,这项技术自诞生之初便伴随着高风险。手术可能损伤神经、血管,引发感染、骨髓炎,甚至导致终身残疾。

2006年,我国原卫生部明确禁止将肢体延长术用于美容目的,仅允许三级以上医院在严格适应证范围内开展。

但是,在暴利驱使下,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将手术包装成“安全快捷的增高方案”,诱导健康人群接受手术,屡禁不止。

2020年,山东菏泽某医院违规开展手术,导致患者术后膝盖无法伸直;2022年,江西一名19岁女生因胫腓骨延长术致残,需终身依赖拐杖。

类似案例背后,是无数医托的疯狂收割——他们以“现身说法”展示虚假疗效,收取高额佣金,甚至威胁患者隐瞒并发症。

断骨增高术的泛滥,除了暴利驱使,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对身高的畸形追捧。很多人认为高即为美,即为成功,医托们正是抓住这种心理,营造了群体焦虑。

专家指出,身高受遗传影响显著,骨骼生长板闭合后,任何极端手段都无法逆转自然规律。

而那些冒着风险“拔高”的人,往往陷入更深的痛苦。正如小梦所言:“长高后的每一刻,都在为虚荣心买单。”

真正的美,源于对自我的接纳与珍视。与其追逐虚幻的标准,不如学会欣赏独一无二的自己。

社会需要更多元的价值导向,媒体应减少对身高标签的渲染,医疗机构则需加强科普,揭露非法手术的危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断骨嵌钉,只有血泪,绝无美矣。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为何人最终都会死亡呢?医生从血管的角度来讲,答案很简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中,有些正经历着慢性疾病的折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都在与身体的“不听话”作斗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 天天要闻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肠胃不适的困扰。或是经常腹泻,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缠身,让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会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注意饮食,调整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 天天要闻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每次发作时,感觉我就像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