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70岁已然算得上是人生的暮年阶段。吴大叔今年70岁,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可最近他却遇到了些烦心事。曾经的他身子骨硬朗,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可如今,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看着身边的老伙计们依旧精神抖擞地散步,他不禁陷入迷茫:是不是自己身体出问题了?还是说上了年纪的人真的不适合走路了?
其实,70岁后依然适合走路锻炼。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如同一盏明灯,为老年人的走路锻炼指明了方向。这项研究对452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3.5年的随访,受试者们需要在至少3天里,每天佩戴计步器10小时,以此来精准记录每日的步数。结果显示,受试者平均每日步行3477步,而活跃度最低的每日行走不到2000步,最高的则超过4500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与每天走路不到2000步的老人相比,每日步行4500步的老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幅下降了77%。
每日步行不到2000步的老年人中有11.5%出现了心血管事件,而步数超过4500步的老人,这一比例仅有3.5%;即便只是每日多走500步,也能让心血管风险降低14%。研究第一作者杜利博士建议,老年人可以小幅度增加步数,这对心血管健康意义非凡,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多走500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坚持走路,能为心血管健康带来诸多益处,比如辅助降压、调节血脂、降低血糖以及提高心脏机能等。
走路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强化肌肉骨骼、减轻压力、促进睡眠,是一种全方位有益健康的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走路时若出现两个表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其一,不爱走路。有些人对走路毫无兴趣,稍微走两步就喊累,每天步数寥寥无几。《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纳入超22万名平均年龄64.4岁的受试者数据,并进行了7.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天至少走3967步就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相关。
而随着步数的增加,风险进一步降低,每日走5537步可让风险下降48%,每日走路7370步可让风险下降55%,每日走路11529步可让风险下降67%。其二,走路速度慢。《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项研究针对47.5万人走路以及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走路快的人相较于走路慢的人,平均寿命能延长1520年。具体来看,走路快的男女性平均寿命为86.787.8岁、85.286.8岁,而走路慢的男女性平均寿命仅有72.4岁、64.8岁。
既然走路对健康有诸多益处,那么70岁老人在走路时就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牢记“4不要”,走出健康长寿。首先,不要倒着走。倒着走虽能刺激一些不常活动的肌肉,但对老年人来说风险极大,很容易摔跤,严重时可能引起骨折,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其次,不要上来直接走。老年人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坚硬,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至少5-10分钟,等身体活动开后再运动,可避免运动损伤。
再者,不要走石子路。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足部对冷热、压力感受不明显,走石子路时容易刮伤,皮肤破损后感染几率较高。最后,不要单独走。老年人运动要选择安全环境,最好有人陪同,以免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不能单独运动。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因不当运动方式影响健康。70岁老人在走路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让走路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从而收获健康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