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毅表示,17年来,自己参与办理的仲裁案件超过4000件,从办理经济纠纷仲裁案件的角度来看,感受到强大祖国是企业“走出去”最可靠的保障,也是对中华儿女切身利益最有力的保证。

张毅。图/国新网
张毅认为,当事人之所以选择仲裁解决商事争议,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因为它快。纠纷得到快速解决,一方面能节省当事人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使被占用的资金资源得到释放,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张毅参与研发的广州仲裁委“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在线远程立案等场景智能化应用,实现了对仲裁全流程有效管理,节约了当事人、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时间。“我们计算过,平均每个案件的处理时间减少了约30%。这样使得我们整个仲裁程序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
张毅介绍,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已经广泛用在仲裁领域之中,并且已经深刻改变了仲裁的服务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推动仲裁法的修改,在前不久公布的修订草案中明确了线上仲裁与线下仲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为工作人员使用在线仲裁技术解决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纠纷,提供了发展的指引。不同国家、地区的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仲裁的立案、开庭和送达等程序。
“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仲裁程序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绝不能替代仲裁员裁决者的地位。同时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仲裁程序规则,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地享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张毅说。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肖洁 任卓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