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应该是当代大部分人的必备读物,作为路遥的代表作,是路遥历经六年,从准备到写作,一路呕心沥血,终成名作。那为何在路遥这部旷世巨作问世之后,当时的很多人不喜欢,甚至评价是无法读下去呢?
这些评价对于路遥这种优秀的文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也对他来说是一种深深的打击,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可时间逐渐过去,社会不断发展,也证明了路遥是对的,当然也不能说当时那些拒稿的人是错的,因为时代不同,人们喜欢的读物类型也不同,所以当时大家不能接受也属于正常,就像00后不能接受90后的非主流、杀马特一样,这些都是时代背景所导致的,但是《平凡的世界》还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路遥的作品也成为了现在人们最热衷的读物之一,但是路遥却带着深深的遗憾去向了远方。
《平凡的世界》一共有三部曲,第一部没人愿意出版,大多数人都是拒稿,1986年,路遥找到了同为贫苦家庭出身的周昌义,以为周昌义能体会作品中的味道,可是,让他失望的是周昌义也拒绝了他,读完稿子的周昌义认为《平凡的世界》不配发在《当代》上,选择退稿,因为他根本读不下去。路遥没办法只能放弃,这次拒稿也成为了路遥一个巨大的打击,最后他选择了广州的《花城》杂志,《花城》以前有很大名气,但是在当时已经地处边缘化了,名气大不如前。
当时《花城》想通过路遥的高名气来打回江山,奈何作品在当时反响平平,到了第二部《花城》也不愿意发了,路遥没办法,只能选择比《花城》更没名气的《黄河》杂志发表,奈何第三部《黄河》也不愿意发了,哪怕它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平凡的世界》依然不被文学圈的人看好,至今也有一些人“看扁”《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对于路遥的创作历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那个意识流、现代派为主流的时代中,路遥用现实主义来书写的一本长篇小说本认为是落伍的,但是他还是坚持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绘出的画卷,即便很多人反驳这本书,但是他依然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而创作,让更多人看到平凡之路上的岁月。
在以前的那个时代,可能社会的局限性,人们没有路遥那超前的眼光,所以也让当时他的这部完美作品折戟沉沙,也让路遥怀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过他现在应该会是安眠的,因为当初大家不认可的他的作品已然成为了人们必读的读物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