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2025年07月07日00:02:11 历史 1808

1975年春节前夕,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一位名医被秘密接走,几个小时后,他见到了毛主席。了解毛主席的病情后,他决定为主席实施手术。

主席从未动过手术,82岁高龄却要经历生平第一次手术。这位名医理解主席的顾虑,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主席终于答应做这个手术,不过他却提出了一个很特殊的要求。

主席提了什么要求?这位名医会答应吗?

毛主席得了白内障,看不清东西一年了

毛主席的第一大爱好就是看书,无论再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看书。晚年,毛主席的眼睛花了,看书时不得不借助于放大镜。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听说主席看不清字后,还主动把自己的老花镜给主席戴。

1974年主席对机要秘书张玉凤说,他的眼睛看书时特别模糊。张玉凤以为主席的眼睛更花了,就给他找来了字号大的书看。

可是效果仍然不尽人意,这时张玉凤意识到主席的眼睛需要去看一看了。但主席不想去看医生,他也不想让人知道他看不清东西的事实。

靠着坚强的毅力,他对抗着冠心病、肺心病等老年疾病,对于眼疾,他更是没有放在心上。他让张玉凤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直到眼睛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了,他才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于1974年8月接受了眼科医生的检查。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结果显示,主席得了老年性白内障。

周总理得知后,立即着手找相关医生为主席医治眼睛。考虑到主席年事已高,总理并不支持让西医来给主席治疗,他认为如果中医能够治疗,最好用中医来治。

在寻找合适医生时,主席也没有闲着,他虽然看不见,却能听得到。为了读书,他让张玉凤为他一句一句指读书上的内容。直到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出现在他面前。

那天,主席穿着一件浴袍坐在沙发上,头发苍白,面容憔悴。一看主席的眼睛,经验丰富的唐由之就判断出来,主席的眼疾情况并不好。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经过检查,唐由之发现主席的眼疾已经很严重了,保守治疗是达不到“看见”的效果的。

唐由之建议最好是进行手术治疗,唐由之虽然是中医,但是也懂得西医治疗白内障的技术。他提出了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主席的白内障,可是主席一听说要动手术,并没有爽快答应下来。

为了让主席接受手术,唐由之开始频繁与主席接触。

医生说服主席手术,主席提出特殊要求

来了中南海几次之后,两个人渐渐相熟了。有一次,唐由之握着主席的一只手说:“假如这是您的眼睛。”然后将眼睛的构造讲给主席听,在唐由之深入浅出的解说下,主席终于听明白了,也渐渐接受了白内障需要做手术的道理。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原来主席认为,只要身体条件好,扛一下就过去了。但是白内障不一样,况且当眼睛已经严重受影响,近乎失明时,要想重返光明就必须动手术。

不过,唐由之告诉主席,这个手术叫“金针拨障术”,切口小,预后好,很容易做,最多十分钟就能搞定。

为了让主席点头,唐由之还查阅了许多资料,甚至包括古诗词。

与主席闲聊时,他随口说出了白居易一首诗中的几句:“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当日空!”

唐由之说:“古人就已经懂得金针拨障术来治疗白内障了。”

毛主席知识广博,他也知道这首诗词,也正是这首诗词,一下子就增加了主席对“金针拨障术”的信任感。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主席终于开口了:“手术时,我想提个要求。”

唐由之心想,只要主席肯做手术,什么要求都能答应。但是他实在没想到,主席会提出来这样的要求。

主席说:“手术时,能不能放一首《满江红·写怀》?”

手术时听歌曲,一周得见光明

主席所说的《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歌曲,由当时的歌唱家岳美缇演唱的。

主席喜欢游泳,喜欢跳舞,喜欢打乒乓球,其实他还特别喜欢听音乐。主席听的音乐,包罗万象,有戏曲,有流行歌曲,有古典音乐,还有西方的经典曲目,他听过1600多张唱片,还有400多盘磁带。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1940年,周总理从莫斯科带回来一台广播发射机,除了广播新闻外,也播送文艺节目。但是电台当时没有唱片,大家都知道主席手里有唱片,他一直当成宝贝珍藏着,想跟他借又怕他不肯。主席听说后,主动将自己手里的唱片贡献出去,包括他最喜爱的《渔光曲》。

主席提出手术时听《满江红·写怀》,这对手术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唐由之自然也爽快答应了。

1975年8月21日这天,唐由之要在毛主席被改造成临时手术室的房间做手术。那天,周总理、邓小平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到了。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出现差错。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唐由之看到这阵势,心里也未免敲起了小鼓。好在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这种白内障手术对他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很快,他就平复了心情,认真地投入到手术的准备中。

毛主席在手术之前,还不忘对工作人员说:“音乐准备好了吗?”

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走上了手术台。

唐由之先为主席注射了麻药,边说话边动手操作,只五六分钟的功夫,他说道:“好了。”

主席听着豪壮的《满江红·写怀》,并未感到任何不适,只听到唐由之说手术结束了,他还感到纳闷:“这么快就完成手术了?”

也不知道是音乐转移了主席的注意力,还是唐由之的医术太高超,主席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白内障手术。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终于同意做手术,但必须答应他一个特殊要求 - 天天要闻

主席的眼睛被纱布裹住,一周后,纱布拆除,主席惊喜地发现,他动过手术的那只左眼能看见了。顿时,主席对唐由之的医术深表佩服,并表示另一只右眼等待时机也交给他来手术完成。

可惜,主席没有等到那一天,就于第二年9月9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