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听话好学且善良,却放纵宦官逼死重臣,自废武功使国家衰落

2025年07月01日08:12:08 历史 1099

有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出生富贵却不调皮捣蛋、非常听话、不近女色,同时喜欢学习,其中最爱读的是儒家经典,而且愿意听从圣人的教诲。他后来出于节俭减少了身边的随从,出于善良在修陵墓时不强制百姓迁移,在百姓受到水灾时曾难过得吃不下饭。

如果说这个孩子是一个皇帝,应该不会有人觉得他很糟糕吧。然而事实上他所统治的王朝正是在他的时代由盛转衰,并因此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这个孩子叫刘奭,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元帝

刘奭的父亲在他出生后没多久就成为了汉宣帝,但是由于受制于霍氏一族,导致刘奭的母亲许平君因此被霍氏一族害死,幼年丧母的刘奭也差点被害,因此刘奭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心理阴影。

后来,汉宣帝除掉了霍氏家族,挑选后宫中向来谨慎而没有儿子的女子王婕妤立为皇后,让她来抚养刘奭,这才使刘奭缺少母爱的心稍微得到了些弥补。

他从小听话好学且善良,却放纵宦官逼死重臣,自废武功使国家衰落 - 天天要闻

由于他的父亲汉宣帝还在民间,长时间的民间历练使汉宣帝看到了吏治的本质,因此在汉宣帝成为大汉天子后,汉宣帝始终都将儒家学说作为表面上的统治手段,而将法家学说作为真正的治国理念。

然而刘奭却不这样理解,他觉得父皇的刑法过于严厉,认为应该将儒家的教条作为治国的标准,他的坚持使他差一点失去了太子之位,最终汉宣帝还是看在他死去母后的面子上才保留了他的太子身份。汉宣帝也因此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去世前,为汉元帝安排了“三驾马车”的辅政格局——也就是以史高为正、萧望之和周堪为副。

汉元帝对儒家的信任,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了推行仁政的希望,但很快就出现了危机。

由于汉元帝对萧望之和周堪特别信任,导致了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史高则受到了冷落,心理失衡的他就与萧望之产生了嫌隙,最终史高与宦官弘恭石显等人联手,在许姓外戚的帮助下将萧望之逼死。

他从小听话好学且善良,却放纵宦官逼死重臣,自废武功使国家衰落 - 天天要闻

对于汉元帝而言,如果要推行新政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然而宦官逼死萧望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汉元帝放纵的结果,同时汉元帝还放逐了其他儒臣,这无异于是自废武功。

汉元帝时期,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汉元帝天真的认为,宦官没有家室,所以他们不会缔结“外党”。因此汉元帝出于对石显的信任以及身体健康的原因,于是就将朝政全部委托给石显处理,石显就这样掌握了西汉王朝的主要权力。

然而事实证明汉元帝的判断错得太离谱了,石显最主要的本领就是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为“外党”。

在石显擅权期间,西汉王朝的吏治逐渐腐败,汉元帝也被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汉元帝对此却始终未能察觉。这因此成为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

他从小听话好学且善良,却放纵宦官逼死重臣,自废武功使国家衰落 - 天天要闻

汉元帝一朝,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地主豪强势力对财源的侵占以及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面对这一困局,汉元帝虽然不断推行了节俭政策,但是却对地主、豪强和商人的势力没有加以约束,导致了他们对公私田的掠夺进程反而加速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使以编户为基础的财政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可以说汉元帝的统治成果基本上以负面为主,但是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闪光点。

如果说陈汤矫诏发兵在康居国郅支单于使汉朝扬威中亚的千古功绩和汉元帝没有关系,那么汉元帝派冯奉世平定羌人之乱并留兵屯田达到强化边防的作用则是他在位时期最重要的武功。

而最能体现汉元帝时期统治特色的历史事件就是汉朝和匈奴的和亲事件“昭君出塞”(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将王昭君赐予了呼韩邪单于,通过王昭君远嫁匈奴结成友好关系),这一事件使汉朝和匈奴维持了长达60年没有战争的和平局面。

因此汉元帝的统治虽然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但总体上是远不如之前的西汉历代皇帝的,他本人毫无疑问要为汉朝的衰落负有一部分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因此后世给了他比较低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是@历史星空的镜像,以帝王故事为经线,历史事件为纬线,讲述王朝兴衰的历史瞬间。欢迎大家来关注、阅读、评论、转发和批评指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