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2025年05月27日01:20:19 历史 3696

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你或许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茶叶店门可罗雀,店员闲坐聊天,但店铺却常年屹立不倒。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茶老板们究竟靠什么盈利?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行业的神秘面纱。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在浙江湖州南浔区的荻港村,有一家名为“聚华园”的老茶馆,当地人更习惯叫它“一元茶馆”。

茶馆的老板潘平福已经81岁,经营这家店超过半个世纪。

茶馆的茶水价格从最初的5毛涨到1元,即便自带茶叶只收热水费,一天最多也只能卖出三四十杯茶,收入连成本都难以覆盖。

但潘平福的茶馆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了村里几代人的乡愁寄托。

他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藏在茶馆角落的一把老式剃刀里。

年轻时学过理发的潘平福,将茶馆一角改造成理发区,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传统剃头、修面服务,每次收费15元。

靠着这门手艺,他不仅补贴了茶馆的亏损,还维系着与老茶客的情感纽带。

茶馆里泛着岁月痕迹的长凳、搪瓷茶缸和煤炉铜壶,成了吸引游客的“活招牌”,甚至有人专程来体验这种复古的生活方式。

这种“副业养主业”的模式,正是许多传统茶店的缩影。表面卖茶,实则靠手艺、情怀甚至空间租赁维系生存。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在潮州,茶叶被当地人称作“茶米”,喝茶如吃饭般日常。

这里的茶叶店密集到“茶铺多过米铺”,但店里往往只有老板和熟客闲坐品茶,少有新客光顾。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一位经营茶叶店20多年的潮州老板梁先生坦言:“生意冷清是假象,我们的客户根本不需要上门。”

潮州茶叶店的核心竞争力是“熟人经济”。

客户大多是几十年的老街坊,或是通过电话、微信下单的老主顾。

店家与顾客之间形成了一种近乎家族式的信任关系:客人喝惯了一家店的茶,便很少更换,甚至代代相传。

逢年过节,这些店铺还会推出定制礼盒,企业客户一次性采购上百份茶叶作为员工福利或商务礼品,订单金额轻松过万。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更隐蔽的是“代购经济”。

在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代购团队每天穿梭于各山头,从茶农手中收购优质茶叶,再通过供应链平台明码标价卖给全国采购商。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一家代购平台每天流动茶叶量达3000斤,佣金固定5%,既解决了茶农分散、采购商奔波的问题,又让茶叶店无需囤货即可赚取差价。

你以为茶叶店只靠卖茶赚钱?

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代茶店的盈利模式早已突破传统框架,衍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拳”。

湖南长沙一家1000平方米的茶馆,将闲置的总经理办公室改造成多媒体会议室,出租给周边企业,每月增收2万多元;

江苏常州的天语雅阁茶馆,面积超1000平米,不仅提供茶饮,还设有台球桌、麻将房和自助餐区,包间按小时收费,周末一座难求。

这种“空间集合店”模式,让茶馆变身社交中心,吸引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浙江一家茶馆在母亲节举办“我为母亲泡一杯茶”活动,30位老顾客带来78位新客,其中50多人当场消费;

广东某茶店每月为顾客举办生日派对,凭消费券享折扣,既维护老客又刺激复购。

更“卷”的是,江苏天语雅阁甚至组织会员港澳游,途中提供定制茶歇,把喝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还有北京一家茶企与周边餐馆达成合作:免费提供3个月茶叶给餐馆使用,条件是在菜单注明“本店茶叶由xx品牌独家供应”,并承诺顾客凭餐馆小票到茶店消费可抵现。

两个月后,茶店新增1000多名顾客,成功将吃饭流量转化为买茶需求。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这些案例,逐渐为我们揭开了茶店的神秘面纱:

茶店早已不是单纯的茶叶销售点,而是融合了社交、服务、文化甚至资本运作的复合体。

多数传统茶店面积小、装修简单,老板往往身兼数职(泡茶、销售、客服),人力成本极低。

福州茶商陈老板曾吐槽:“底薪一千多包住都招不到人”,侧面反映行业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茶叶作为非标品,价格体系极不透明。

潮州凤凰单丛茶因“一树一香”的特性,常被茶商以“稀缺性”为由抬高价格,毛利率可达60%-70%。

即便是平价茶叶,通过分级包装(如散茶变礼盒),利润也能翻倍。

许多茶店看似冷清,实则通过会员储值、企业团购、期货交易(如预售明前茶)获得稳定现金流。

福建厦门一家红茶馆转型“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众筹吸引创业团队入驻,项目成功后抽取股权佣金,单笔融资高达10亿元。

如今的茶行业,早已过了“开门等客”的时代。

那些看似冷清的店铺,或许正在微信群里接单,在直播间卖货,或者筹备下一场品鉴会。

揭秘了!茶店从早到晚都没人,为啥不倒闭?真相原来是这样 - 天天要闻

正如潮州茶商柯泽龙所说:“单丛茶要想走出去,光靠‘熟人经济’不够,必须标准化、品牌化。”

当传统茶店遇上现代商业思维,生存不再是问题,如何活得更好才是新课题。

—end—

参考资料: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榕茶叶店遭遇“用工荒”》

2.南方日报:《破解有产业无市场困局潮州凤凰单丛独辟蹊径》

3.茶友网:《茶叶赚的钱不在茶身上》

编辑:蓝橙

作者:老a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宋铜钱~太平通宝版别详解 - 天天要闻

北宋铜钱~太平通宝版别详解

太平通宝为北宋铸币,铸行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至公元984年),是北宋年号钱的开端。自此以后宋朝每当更改年号时几乎都会铸造新的年号钱,这是当时文化风貌、经济快速发展的综合体现。
古钱币里的“吉祥三宝”-北宋篇(二)——三元及第 - 天天要闻

古钱币里的“吉祥三宝”-北宋篇(二)——三元及第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家好,我是你们距离2025年高考只有45天了高三的学子们,现在处在水深火热、昼夜不分、悬梁刺股、手不释卷、程门立雪、囊萤夜读的努力中。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强度最强暴雨、大暴雨范围最大的新一轮降水于昨日(5月27日)夜间开始登场部分地区日雨量或破5月极值!接下来两天将横扫南方大部地区此次降水单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极端性且强降雨落区与上一轮高度重叠致灾风险高,需高度警惕!此轮强降雨究竟有何特点?强度强!暴雨或大暴雨成过程“标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 天天要闻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吴侬软语的评弹、铿锵有力的解说,一同讲述着革命先烈壮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以独特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伊始,虹口区黄渡居民区党总支与虹口区评弹协会党支部签署了共建协议,在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迈出坚实...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 天天要闻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环球网报道】赖清德当局在岛内大搞“去蒋化”,全台的“中正路”酝酿改名。据台湾《联合报》5月27日报道,台“内政部”负责人刘世芳称,希望岛内各县市地方政府推动改名,被台中市长卢秀燕反呛“吃饱太闲”。台北市长蒋万安今日(27日)也批评称,民进党当局“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当地民政局长陈永德也说,...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就在今天,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举行历史见证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活动,欢迎一座见证上海解放烽火岁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历史纪念浮雕,在历经三年多的保护性迁移后正式回迁原址。“彭浦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奇经历、光荣梦想的地方,见证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