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2025年05月27日19:50:15 历史 5332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就在今天,

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


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举行历史见证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活动,欢迎一座见证上海解放烽火岁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历史纪念浮雕,在历经三年多的保护性迁移后正式回迁原址。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彭浦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奇经历、光荣梦想的地方,见证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不挠,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史。”



在纪念浮雕前,彭浦新村街道退休干部丁立行从“彭浦”地名的由来讲起,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战火淬炼解放上海的烽火激荡彭浦新村建村等多件彭浦新村历史大事件娓娓道来。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让彭一小区老居民们格外激动的是,

他们的“童年伙伴”碉堡

也一起“回家”了。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1958年搬进彭一小区的时候,碉堡就已经在这里了。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钻进碉堡里玩。2021年搬迁的时候,还担心碉堡会不会被拆除。没想到,碉堡会在今天这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里,比我们先‘回家’。”



居民周先生一边轻轻抚摸着斑驳的碉堡墙体,一边和老邻居们一起回忆着小时候在碉堡里玩耍的时光。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居民庄先生还从手机相册里翻出搬迁前拍摄的碉堡照片进行比对,“真好!这座陪伴了我50多年的碉堡还是老样子,位置也基本没变,感觉特别亲切。等回搬后,又能每天见到它了。”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钢筋混凝土碉堡表面的弹痕仍旧清晰可见,仿佛无声诉说着76年前的峥嵘岁月。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它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

较为完好保留下来的一座碉堡。


2021年,为了配合彭一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成套改造工程,相关部门对碉堡进行了整体切割迁移和加固保护。今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见证物正式“回家”,与新建成的居民楼和谐共生,将不仅为研究解放战争提供实物依据,更成为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载体。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打响上海战役这场战役被形象地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为了既坚决消灭敌人解放上海,又保护城市、保证市民正常生活,解放军不使用重武器,许多战士用生命践行了将上海完整交到人民手中的庄严承诺。活动中,静安区第四中心小学老师韩逸枫站在碉堡前,结合实物与老电影《战上海》影像资料,声情并茂地为小学生代表、团员青年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听完老师的讲课,一位同学感慨地说道:“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解放上海’,今天看到真实的碉堡和那些弹痕,听到老师讲解的历史细节,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岁月变迁,

镌刻在碉堡上的弹痕清晰如昨,

它们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光荣与梦想,

也提醒着当下的每一个人:

红色基因要铭记于心,

更要践之于行。



正如一位居民所言:“碉堡回来了,历史就不会走远;精神传承下去,未来就有了根。”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记者:邢蓓琳

图片:彭浦新村街道

视频:楼英俊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