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2025年05月24日19:52:07 历史 1247

武松林冲鲁智深,他们的官职到底谁更高?武松是都头,林冲被叫作教头,鲁智深则是提辖,这仨名号听起来都挺唬人,可要是真掰开了揉碎了比一比,谁能站上最高的那级台阶?

答案可能不像表面那么简单,甚至还藏着点让人意外的门道。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说到这三位好汉的结局,估计你也早有耳闻,他们最后都没能在官场上混下去,全都投奔了梁山。

武松因为替兄报仇,手刃西门庆和潘金莲,成了官府的通缉犯;林冲被高俅那帮人陷害,丢了职位不说,还差点连命都搭进去;鲁智深则是自己太莽,闯了大祸,官职再高也保不住他。

这结局听着挺唏嘘,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仨在官场失意之前,到底谁的地位更硬,谁的权力更大?

是靠打虎扬名的武松,还是顶着“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头的林冲,还是横行地方的鲁智深?这问题不光关乎面子,更能让人看清当时社会的真面目。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梁山上的日子虽然痛快,但在那之前,他们仨可都是体制里的人。武松在阳谷县当都头,林冲在东京守禁军,鲁智深在地方上做提辖。

他们从官场到江湖的转变,不光是个人命运的起伏,还跟宋朝那套复杂的官制脱不开干系。想知道谁的官职最高,咱们得先搞清楚,他们的职位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真材实料。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先把镜头拉回到宋朝那会儿。宋代的官场,可不像咱们现在想得那么简单。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怕武将造反,搞了个“杯酒释兵权”,从那以后,文官就成了朝廷的宝贝,武官只能靠边站。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北宋末年,到了宋徽宗那会儿,武将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还弄了个元丰改制,把地方的权力收得死死的,中央的禁军成了金疙瘩,地方上的军队只能吃灰。这么一来,武松、林冲、鲁智深的官职,就得看他们在哪儿混,又管着啥事儿。

宋朝的官制还有个特点,分“官”和“吏”两种。官是中央任命的,得有正经出身;吏是地方上的小角色,干活多,地位低。

这区别可不小,直接决定了你说话有没有分量。明白了这点,咱们再来看这三位好汉的官职,就有谱了。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先说武松。他在景阳冈打虎出了名,阳谷县的县令一高兴,给他封了个都头。都头是啥?说白了,就是县里的治安队长,手底下管几个衙役,抓抓小偷,维持个秩序。听起来不咋地,可武松愣是靠着打虎的威风,在阳谷县混得风生水起。恶霸不敢惹他,老百姓也敬他三分,这影响力可不是随便哪个都头能有的。

但你要是细琢磨,都头这职位还真不咋滴。为啥?因为它压根儿不算正经的官,只是县令随手给的差事,属于“吏”那档次。宋朝的吏,地位低得可怜,干的是苦活累活,上面一句话就能撤了你。

武松的都头,说到底就是个基层小头目,靠的是个人本事撑场面,真要论官职的含金量,实在拿不出手。

不过话说回来,他能在这么个小位置上闯出名堂,也挺让人佩服的。你说是不是,英雄有时候还真不看官职大小?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再看看林冲。他顶着“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听着就比武松高了好几档。禁军是宋朝的精锐部队,驻扎在东京,归中央直管,林冲能在那儿当教头,怎么看都该是个大人物。可惜啊,这名头听着响,里子却没那么硬。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首先,林冲不是禁军的总教头,只是负责教枪棒的教头之一。禁军里还有教射箭、教骑马的,上面还有个总教头管着。

林冲的职责,就是教士兵耍几招武艺,实战啥的基本轮不上他。再者,“八十万禁军”这数字水分不小。

宋朝早年禁军确实挺多,可到了王安石变法那会儿,兵力缩水得厉害,林冲在的时候,怕是连一半都不到。这么一来,“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有点虚张声势了。

更要命的是,教头这活儿压根儿不在官制里头,属于军队里的临时工。没品级,没实权,遇到高俅那样的权贵,只能低头受气。

林冲被逼得家破人亡,还不是因为这职位太鸡肋?说白了,他是中央单位里的小角色,名头好听,实际权力还不如武松在阳谷县来得痛快。你觉不觉得,这里面有点讽刺的味道?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最后轮到鲁智深。他是提辖,全名叫“提辖兵甲盗贼公事”,听着就比前两位正统。这是个地方上的武官,品级大概在六品到七品之间,虽然不算顶高,但好歹是中央任命的正经官。提辖管啥?管地方的军队训练,还要抓贼,比武松的治安队长和林冲的武术教练加起来都硬气。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鲁智深在地方上,那可是横着走的主儿。他打死镇关西那么大的事儿,朝廷都没敢动他,为啥?因为提辖这官职有底气,直接对知府负责,县令管不着。

跟武松和林冲比,鲁智深的权力范围大得多,地位也稳得多。这还不算他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搁在提辖这位置上,真是如虎添翼。

可你知道吗?即便提辖这么硬,鲁智深还是没能在官场混下去。为啥?宋朝重文轻武,武官再牛也比不上文官,再加上他自己莽撞,迟早得出事儿。这不,最后还是上了梁山。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比来比去,这仨人的官职高低算是清楚了。鲁智深的提辖最高,毕竟是正经官,有品级有权力;林冲的教头次之,名头响但实权小;武松的都头垫底,连官都算不上。

不过这排名背后,还有更深的门道。宋朝的官场,重文轻武、中央压地方,武松在基层、林冲在禁军、鲁智深在地方,他们的职位高低,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权力分布的现实。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但官职高低,真能决定这仨人的价值吗?武松靠勇猛闯出一片天,林冲用沉稳撑起半边梁山,鲁智深凭豪气聚拢一帮兄弟。

他们在官场失意,却在梁山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这不正是《水浒传》想告诉咱们的吗?官场再风光,也比不上内心的那股子正义和胆量。

说到这儿,你可能也看出来了,这三位好汉的官职高低,跟他们的结局其实没啥直接关系。武松的都头虽小,却让他名扬四方;林冲的教头虽虚,却挡不住他的坚韧;鲁智深的提辖虽硬,也没拦住他走上江湖路。他们仨从官场到梁山,靠的不是官职,而是骨子里的那股劲儿。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宋朝那会儿,官场腐败,权贵横行,法律形同虚设,像他们这样的人,想靠官职出头,太难了。武松替兄报仇,林冲被逼无奈,鲁智深仗义出手,他们的选择,都是对这世道的一种反抗。

梁山不是他们的失败,而是另一种开始。在那儿,他们不用看谁的脸色,只凭本事说话,这才是英雄该有的样子。

聊到这儿,咱们不妨再想想,官职高低对这三位英雄来说,到底重不重要?鲁智深是提辖,权力最大,可他没用这官职干啥坏事儿;林冲是教头,憋屈半辈子,却从没放弃底线;武松是都头,小人物一个,却活得比谁都硬气。他们的故事,不光是官职的比拼,更是对人性的考验。

武松是都头、林冲是总教头、鲁智深是提辖官,三人官职谁的最高? - 天天要闻

你说呢?要是搁在现在,这三位好汉谁会混得更好?是鲁智深的硬实力,还是林冲的低调稳重,还是武松的草根逆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 天天要闻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历史”时,所涉的往往都是些陈年旧事。譬如当年那场发生在阿以之间的“六日战争”,屈指一算已过去差不多一个甲子了。而在今天,一场战事却能在硝烟尚可见、后果难以辨的情况下即被冠上历史教科书般的名称:如刚刚结束的美以对伊朗发动的“十二日战争”。虽然时移世易...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 天天要闻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王皇义 入党要写申请,填写“入党志愿书”,经组织批准后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然组织入党一时,思想入党一生。要做到思想入党,一生都要填写“入党志愿书”,一辈子做一名真正的先进分子,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一生干
王毅: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脚下,实力带不来真正的和平 - 天天要闻

王毅: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脚下,实力带不来真正的和平

新华社巴黎7月4日电 当地时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同法国外长巴罗共同会见记者并现场回答提问。针对记者问及中方对伊朗核问题以及当前中东局势的看法,王毅表示,伊朗核问题本可以成为对话协商解决国际纷争的范例,但如今却正在引发中东地区新一轮危机。世界虽然已听到和平的敲门声,但最终未能...
早AI大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 天天要闻

早AI大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7月8日起恢复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详情>>“周一到周五,欢迎来齐鲁!”不止是热梗,更是诚意满满的邀约最近,随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爆火出圈,好客...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隐瞒真相 镇压反战声音 - 天天要闻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隐瞒真相 镇压反战声音

8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了巩固其侵略战争的基础,系统性镇压国内反战声音。近期,日本历史研究者松野诚也发掘出一些新的历史资料,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七七事变”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刻意隐瞒历史真相,镇压反对侵略战争的声音。 “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