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天下同心》,是一部主要表现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最终促成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大剧。
也就是说,《天下同心》的主体风格是文戏。
《天下同心》中战争场景
但是,剧中也不乏穿插有分量的战争戏,有些是一笔带过,有些是细致地演绎,如毛泽东巧用“空城计”,驱退偷袭西柏坡的傅作义10万大军,就是一个精彩的战例。
《天下同心》中的傅作义
蒋介石为了挽救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的败局,要调傅作义的部队到东北救援。不愿做炮灰的傅作义要想抗令,就得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于是,他经过侦察,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阴招:偷袭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西柏坡。
果然,蒋介石不仅取消了调傅作义部队到东北的命令,还对傅作义的行动大加赞赏。
《天下同心》中的傅作义
傅作义雄心勃勃地调集10万精兵向西柏坡迅速进发。
当时,我军守卫西柏坡的兵力仅有两万人,调附近部队回防最快也得5天。
西柏坡俨然一座空城。
怎么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如何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十分焦急,他建议中央立即撤离。
《天下同心》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就像以往“每临大事须静气”那样,对傅作义的偷袭显示出极大的镇静与不屑。
毛泽东曾经用超人的智慧战胜了蒋介石多少阴谋诡计,傅作义这点小动作在毛泽东眼中就是小小“蚍蜉撼树”了。
剧中用了详实的细节表现了毛泽东轻松化解这场危机的神奇战术。
《天下同心》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毛泽东先是安慰焦虑不安的聂荣臻:
不用慌,我们就给傅作义演一场“空城计”吧。
随之,毛泽东安排中央电台公开播放,由北京地下党传来的傅作义偷袭西柏坡的详细计划。
蒋介石听到这一广播后,气急败坏地把傅作义骂了一顿:
你的排兵布阵都被共产党掌握了,还算什么偷袭!
傅作义没料到他的精心安排会是这样的结果,立即命令急行军的部队就地驻防,待机而行。
急于立功的傅作义还不想放弃这一难得的立功机会。
《天下同心》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继续给傅作义加码。
他一方面命令杨成武的部队加快回防西柏坡,一方面让林彪的四野秘密入关,直插傅作义防地的后方。
傅作义得知这一消息后,紧急命令偷袭西柏坡的部队撤回。
为时已晚了。杨成武的部队已将担任偷袭先锋的敌十二旅团团包围,全部消灭就在挥手之间。
《天下同心》中的毛泽东
这个时刻,更见毛泽东的远见之明。在他的心目中,傅作义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关乎着是否可以和平解放北平的大局,应当给他表示一下共产党的诚意。
于是,毛泽东命令包围敌军的部队留出一个缺口,让傅作义这支王牌部队逃走了。
剧中专门有一个傅作义迎接他的十二旅旅长归来的细节。
已经理解了毛泽东仁义之心的傅作义对那位旅长说:
是毛泽东给了你们一条生路,我也欠下毛泽东一个大大的人情......
《天下同心》中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
无论是毛泽东对傅作义略施小计,还的傅作义对毛泽东用意的心领神会,都紧紧围绕全剧“天下同心”的主题,而且团结傅作义是“凝聚同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天下同心》用了很大戏份,继续演绎毛泽东与傅作义之间的较量。
《天下同心》中的傅作义及他部下
尽管,傅作义对蒋介石不满,但他并未下决心投靠共产党。如果这样,傅作义就可能在蒋介石威逼下,被调往南方,以解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的困境;或者在我军对北平大兵压境之时,傅作义率军逃往绥化一带。
如果这样,就会给和平解放北平带来困难。
于是,毛泽东就像填词作赋那样,对北平采取了“隔而不围”的战术,不把傅作义逼急;同时包围了傅作义在张家口的重兵,迫使傅作义派他的精锐部队35军前来救援,从而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天下同心》中的傅作义
受到重创的傅作义与共产党抗衡的实力基本瓦解,但他还没有下起义的最后决心。
毛泽东立即发出解放天津的命令,我军一鼓作气,仅用了24小时就消灭了守卫天津的敌军。
傅作义在铁的事实面前,彻底放下了一切幻想。他宣告起义,使我军和平解放北平的宏伟计划得以实现。
《天下同心》中的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自然,民主人士对共产党的向心力更为坚定。他们纷纷奔赴北平,参加了由共产党主持召开的政协会议,由此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天下同心》就是这样用文武交融的手法,生动地演绎毛泽东的睿智,演绎了民主建国这场开天辟地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