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老肖没吃蒜
编辑| 照雪下玉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浪潮,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一次邓小平同志在江苏视察时,突然问起身旁江苏省委的领导,“你们江苏赶上台湾如何?”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问题,既是对江苏省经济实力的考验,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那么江苏省的领导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江苏最后赶超台湾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当时看来江苏想要在经济实力层面赶超台湾难度不可谓不大,当时的台湾靠海吃海,海上贸易十分发达,而且当时的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甚至有“亚洲四小龙”的称号。
但江苏的经济发展虽说也有靠近海洋的发展红利在里面,但毕竟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刚施行不久,江苏省的根基还未完全筑牢,经济实力一时半会自然是无法与台湾相比。
因此当邓小平同志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江苏省的省委书记与省长均未立即回答,他们表示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回去“翻翻书”,无法立即回答,邓小平也深知这其中的困难,便欣然应允。
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回去之后和省长顾秀莲立即查了这几年的经济材料,并做出了一份调研报告,准备从多个角度来向邓小平同志诠释江苏与台湾的经济发展问题。
因此第二天在陪着邓小平同志参观时,韩培信拿着报告从多个方面向邓小平同志做了汇报。
但从传统的工业与农业角度来看,江苏在经济总量上赶超台湾这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但若是从人均来看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江苏省的人口是台湾的3倍有余,即便是经济总值高出许多,只要一平均就会体现出与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了。
邓小平听后,只让江苏省委按照自身的情况一步一个脚印走就可以。因为他知道这并不是江苏一个省面临的困境,而是全国都有这种情况,总的经济值很高,但只要一平均就只能位列全球中下游水准。
邓小平同志的表态也让江苏省委的领导班子放下心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才是最稳妥的方法。但令人意外的是,韩培信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完之后,反向他又提了一个建议。
俗话说得好“想致富,先修路”,韩培信向邓小平同志提的建议便是加强江苏省的交通建设。这是因为,江苏虽说地理位置优越,但省内的基础设施却很落后。
比如江苏的机场就正在加紧建设中,但随着江苏省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而建设机场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完的,因此韩培信便提出能否先临时将军用机场进行民用,以缓解交通压力。
邓小平听后马上同意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先例倒是可以开一开,于是江苏的军用机场很快便投入了民用,并为江苏后续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与收益。
当时在听完韩培信的汇报之后,邓小平一行人又继续参观南京长江大桥,说起南京长江大桥我们永远可以充满着自豪感,因为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架由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大桥。
当时为了粉碎外国媒体对我们的看衰,许世友上将直接调派了上百辆坦克从大桥上来回行驶,疯狂打脸那些看衰我们的外国媒体。之后这座大桥更是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成为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参观完大桥后,一行人又去了金陵饭店,金陵饭店可是堪称改革开放中西合璧的典范,同时也是当时国内第一高楼,它的运营模式也是效仿的西方化,并将其稍加改造更适合中国国情。
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试金石”,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邓小平来到这之后,对酒店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提出了肯定,这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浪潮。
第二天邓小平一行人又去参观了中山陵,对孙中山先生以及葬在此处的其他革命先烈进行了拜祭,祭拜结束后,邓小平对道路两侧的雪松顿时来了兴趣,这里居然有这么多的雪松。
原来中山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雪松基地,并且成功通过人工技术培育成功了雪松的种植,这让邓小平同志感到十分欣慰。
但此次拜祭中山陵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邓小平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与来中山陵参观,便没有通知当地部门限流,因此很多游客都认出了邓小平,纷纷与邓老打招呼。
邓小平也挥手致意和每位群众打着招呼,甚至还将一名跑过来的小男孩抱了起来,抱着他参观了许多景点。
之后邓小平又在江苏省委的陪同下参观了植物园以及天文台等多处景点,此次的参观行程让邓小平倍感欣慰,改革开放的春风几乎吹遍了大江南北的任何地方,中国终于又富强起来了。
这之后的岁月里,江苏省可谓是铆足了干劲,事争一流,团结奋进。在大力发展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也不忘让小型或是个体户也吃到改革红利,并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红利。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江苏省的经济便腾飞了起来,更是打造了家喻户晓的“华西村”模式,而江苏省也因为这些,得到了满满的收获,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去年一年江苏省的GDP总量来到了12.29万亿元,而同时期的台湾GDP总量仅为5.1万亿,江苏省的经济总量早已对台湾实现了反超,甚至是让其难望项背。
江苏省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几代人的辛勤智慧,才实现了经济总量的飞速攀升;反观台湾,由蒋介石时期带去的丰厚家底,最终却是被江苏弯道超车。
而江苏省的发展只是我们全国上下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